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劉西忠:英國智庫發展的關鍵詞與啟示錄

劉西忠2016年03月30日09:41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英國智庫發展的關鍵詞與啟示錄

  英國智庫的發展水平較高,據《全球智庫報告2015》,英國智庫數量世界第三,其中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等3家智庫進入前十。縱觀英國智庫發展,可以概括為7個關鍵詞:

  慈善組織。英國智庫多以慈善組織形式注冊登記,把服務公共政策和社會公眾作為主要宗旨,更加強調智庫的公共性和公益性。這就把智庫與商業性的咨詢機構區別開來,在資金的使用管理和免稅方面有一系列嚴格規定。

  扁平結構。英國智庫實行小核心、大外圍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規模一般較小,根據項目需要來組織外圍的專家力量,運轉靈活且成本較低。智庫有英國國家統計局龐大的數據資料庫為支持,而且往往將基礎數據採集等工作外包,這也是英國智庫能夠保持小型化的重要原因。

  經驗導向。英國智庫人員組成多樣,比較注重實際工作經驗,對學歷不作過高要求。英國智庫鼓勵人才流動、保持合理水平的人員流動率,智庫研究人員與政府、企業、大學、媒體乃至國際組織有著頻繁交流。一些在智庫工作過的專家進入政府后,能對政治帶來一定影響。

  倚重媒體。英國智庫比較注重媒體作用,大型智庫內部有新聞發布管理制度,還有新聞發布部門。當前,他們越來越重視外部聯系和思想智力產品營銷,提倡撰寫短小精悍的報告,注重推出容易吸引眼球的短平快產品。

  一臂之遙。在英國,許多知名智庫匯聚在政治中心威斯敏斯特,與政黨、政府聯系緊密,多為“政黨依附型智庫”。但這並不僅僅意味著智庫要為政府的決定“背書”或是“論証”,而是與政黨政府保持“一臂之遙”,進行政策測試。

  雙重壓力。金融危機導致政府對智庫的資助大大削減,不少主要依靠政府資助的智庫受到影響,部分智庫面臨著經營研究雙重壓力。同時,隨著智庫數量增加,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越來越多的高校研究機構、咨詢公司、法律事務所和新聞網絡媒體向智庫靠攏,對現有智庫的生存形成壓力。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智庫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影響有影響力的人。為此,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每年邀請來英訪問的外國總理、部長等舉辦10多次演講會和專題講座,舉行100多場國際會議。

  英國智庫發展,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提供諸多有益啟示:

  堅持政治性與客觀性相結合,實現發展路徑的特色化。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要旗幟鮮明堅持中國特色,貫徹黨管智庫原則,以服務黨委政府決策為宗旨。如果說英國智庫更加注重獨立性和個體作戰的話,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要在更加注重客觀性的同時,注重體系建設,促進不同智庫主體的協同,從而為國家治理提供高質量、全方位、無縫隙的決策咨詢服務。

  堅持體制內與體制外相結合,實現發展趨勢的社會化。英國智庫大都與政黨政府沒有隸屬關系,以相對獨立的社會化方式生存。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展,要在注重發揮政府智庫核心作用的同時,把附屬在政府和研究機構等單位的一般智庫相對獨立出來,逐步向專業化、實體化、社會化方面轉變。要按照社會化的方向和社會組織的特點,加快事業單位改革步伐,規范引導社會智庫健康發展,讓社會智庫成為新型智庫體系的重要組成。

  堅持小核心與大外圍相結合,實現組織架構的扁平化。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要力戒科層制、官僚制,從依托高校研究機構的虛擬化、兼職化走向實體化、專業化,培育自己的核心力量,建立適合智庫特點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形成既相對穩定又比較靈活、有利於思想創新和知識生產的組織架構,不斷提高智庫管理和運行效率。

  堅持服務黨政與服務社會相結合,實現政策參與的全程化。智庫主體、產品和服務對象具有多元化特征。智庫要參與公共政策全過程,積極開展決策前的可行性論証、決策中的方案設計和決策后的績效評估等工作。在服務黨委政府的同時,堅持為社會公眾服務,將社會民眾的智慧吸收到公共政策建議中,將黨委政府的政策精神傳遞給社會基層。

  堅持自我發展與借勢發展相結合,實現資源流動的制度化。既要打開智庫與政府的“旋轉門”,又要打開智庫與高校的“旋轉門”。高校注重知識生產和理論創新,智庫注重知識轉換和理論應用,智庫在整個知識鏈上處於高校的下游。智庫一方面必須牢牢把握高校這一理論創新的源頭,注重從中汲取營養,借力發展﹔另一方面,必須保持獨立思維,突出問題導向,增強專業能力,實現協同創新,走出一條不同於一般社科研究機構的發展道路。

  堅持內參轉化與媒體推介相結合,實現成果轉化方式的多元化。新型智庫要走出傳統的思維定式,妥善處理好保守秘密與信息公開的關系,將影響政府決策的方式由注重內參式、神秘性,向更加注重媒體發表和公開發布,擴大智庫成果的受眾面,更多地通過影響公眾、影響公眾輿論等間接途徑影響公共政策。

  堅持研究國內問題與國際問題相結合,實現智庫影響的國際化。國內高端智庫要更多關注國際性和全球性問題,更加廣泛地參與全球性事務,傳播中國聲音,展示中國風採,建樹中國形象,不斷增強中國軟實力、國際影響力和世界話語權。

  (作者系江蘇省社科聯研究室副主任﹔本文系江蘇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江蘇新型智庫體系建設研究”〔編號14ZD005〕的研究成果)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