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6年03月11日14:42

一、 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自2011年10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研究”項目立項以來,在項目首席專家肖貴清教授的帶領和指導下,各子課題負責人以及課題組其他成員進行了明確分工,完成了文獻資料搜集整理工作,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社會調研,定期召開課題組工作會議,並參加了多次與課題相關的全國性學術會議。

總體來看,項目研究工作進展順利,階段性成果豐碩,包括全國核心期刊論文近50篇,學術著作1部,博士學位論文6篇,博士后出站報告1部。值得一提的是,本課題組成員在對所負責子課題進行研究時,衍生了諸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研究”、“國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研究評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新的經驗與進路研究”和“基本經濟制度視域下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研究”、遼寧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研究”、河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內在邏輯”、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研究”、天津市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新的基本理路研究”等系列課題。這在學術界形成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研究的集群效應,對當前學術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學術話語、研究思路、理論建構等起到了引領和規范作用。目前,項目研究工作已進入結題階段。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2013年7月以來,項目首席專家肖貴清教授及課題組其他成員先后參加了在北京、南京、長沙、上海、成都、濟南等地召開的由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編輯部、《思想理論教育》編輯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湖南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單位組織的各種相關學術研討會,就項目研究的一些問題,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理論淵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涵及邏輯結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等,同與會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交流,不僅開闊了視野,拓展了項目研究的思路,也對項目的既有研究成果進行了宣傳和推廣。

在項目研究的進程中,項目首席專家肖貴清教授先后召集課題相關參與者在內蒙古和北京進行集中研討,就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仍需完善加強之處進行研討。與此同時,課題組在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定期召開課題組例會,就項目研究的細節問題和研究進度定期進行溝通和交流,以保証項目研究按預期計劃順利進行。截止到目前為止,項目研究穩步推進,順利進行。

3.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2013年7月以來,項目首席專家肖貴清教授及課題組其他成員受邀參加了多次全國性的學術研討會,就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多次主題發言和分論壇會議發言,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和討論,形成了較好的學術反響和社會影響。另外,項目組首席專家肖貴清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版發表《在實踐中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文,對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宣傳推介。2015年6月以來,該項目已正式進入結項階段,計劃完成一部50多萬字的學術著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經決定出版結項成果,並准備在最終成果出版時,邀請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工委等相關領導,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相關專家,同時邀請《人民日報》、《求是》、《光明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網等新聞媒體,召開一次全國性的學術會議暨本項目的成果發布會,集中進行推廣宣傳。

4.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

在項目研究進程中,深刻體會到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聯系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理論﹔深入研究黨的有關歷史文獻﹔結合當代中國制度建設的實踐,圍繞制度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開展研究﹔需要著重加強對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十八屆四中全會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關於制度建設的新思路的研究。努力提升項目研究的理論深度、歷史寬度和現實關懷,並使最終成果在內容上兼具歷史文化的厚度感、思想的深度和現實的穿透力。

項目研究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如下,一是實証材料尚顯不足,需要繼續加強調查研究﹔二是宏觀理論研究多,對具體體制機制研究不夠,需要加強兩個方面的結合﹔三是對黨的制度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關系研究不夠,需要進一步加強﹔四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價值等相關內容的研究尚顯薄弱,需要進一步研究制度的價值認同、價值目標、價值原則和價值取向等內容,增強項目研究的“形上性”﹔五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公信力的研究不夠,需要進一步加強﹔六是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內容不夠,需要進一步圍繞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展開研究﹔七是需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化視野,多從比較研究的角度加以改進。以上存在問題將在課題最終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研究》一書中得到相應改進。

二、 研究成果情況

2013年7月以來,課題組成員已經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科學社會主義》、《中共中央黨校學報》、《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社會主義研究》、《山東社會科學》、《江西社會科學》等國內核心期刊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問題研究》一書。本項目所產出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對於拓展和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形成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代表性成果之一:學術著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問題研究》。該書由人民出版社於2013年7月出版,被列為新聞出版總署迎接黨的十八大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本書緊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研究領域的前沿問題,以專題的形式,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梳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發展,不斷創新和完善的過程﹔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分析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內涵和構成要素﹔辨析和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特點﹔比較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相關制度的異同優劣﹔深入評析國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研究的各種觀點。旨在突出問題意識,理論聯系實際,有的放矢地回答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以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背景下,本書的出版意義尤為明顯和重要。

代表性成果之二:學術論文《毛澤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貢獻》。該文發表在《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年第11期,主要觀點被光明網、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網等學術網站轉載,並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毛澤東思想研究》2014年第3期全文轉載,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

文章認為,毛澤東對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為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積累了歷史經驗﹔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基礎﹔毛澤東對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設計,建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基本框架。分析和研究毛澤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辟、理論體系形成、制度確立的歷史貢獻,系統總結這一過程中的歷史經驗,對於我們正確把握中國共產黨改革開放前后兩個三十年的關系,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代表性成果之三:學術論文《國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研究論析》。該文發表在《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4年第2期,並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2014年第6期全文轉載。

文章認為,在國外學者關於當代中國的研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其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主要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性質、特色、優勢與缺陷、發展前景等問題。分析和研究國外學者的觀點,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研究的國際視野,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術話語體系提供借鑒和參考。

代表性成果之四:學術論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學理分析》。該文發表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年第4期,並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2013年第12期全文轉載。

文章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僅符合歷史發展的邏輯,保障了當代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價值認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對於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代表性成果之五:學術論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理路與實踐邏輯》。該文發表在《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5年第1期。

文章認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要求。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體系要在結構內容上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相吻合,各項制度之間相互銜接,功能耦合﹔在價值立場上要與基本國情相結合,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立場、公平正義的內在本質和民主法治的根本原則﹔在運行機制上要與中國的社會實踐相適應,堅持制度的客觀條件與人的主觀認識相統一,以制度建設形塑制度文化,以制度文化涵養制度精神。

代表性成果之六:學術論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價值實現的內在邏輯與基本路徑》。該文發表在《科學社會主義》2015年第2期。

文章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價值取向三者相互關聯,具有內在邏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價值表達,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在價值層面的質的規定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精神之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內核。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並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價值取向的必要路徑。 

課題組供稿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