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進展情況
①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嚴格按開題時專家提出的加強集體攻關的建議執行。各子課題按申請書計劃開展工作外,課題加強了子課題間的合作研究和重大問題集體攻關,在面向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的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機制創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進展,產生了一定國際學術影響,為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實踐優化與創新提供了重要指導。
② 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1)社會調查:2014年1月—2015年4月對10個城市(北京、天津、廣州、深圳、珠海、武漢、福州、廈門、西安、寧波),36個機構的165位相關人員(綜合管理類60人,服務部門負責人19人,技術部門負責人33人,數字資源整合與開發建設部門負責人26人,另外技術開發人員21人,其他類人員6人)進行了我國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現狀、需求及問題的調查研究。採用實地考察、訪談、問卷調查了三類國家數字檔案資源的保管與服務機構,其中綜合檔案館13個,專業檔案館7個和政務資源中心及其他機構16個。發現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的有效開展存在三大瓶頸:首先檔案開放利用的法律依據存在沖突,被調研檔案部門大多僅有低於5%的數字化檔案館藏提供了對外利用﹔在數字檔案資源整合方面存在雙套和雙軌數據鏈斷裂、嚴重的資源重復浪費現象﹔民生檔案是檔案部門整合與服務最主要的對象,但在面向市民的服務中沒有一個被調查的檔案部門有書面的個人信息保護管理規定,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對80個信息惠民城市的綜合檔案館在線民生檔案資源整合服務現狀進行了調查,包括其服務類型、服務方式、服務手段、服務內容、服務范圍、服務載體、服務特色,發現僅有9個城市整合要素較全,並提供有在線服務方式,其他 31個城市有傳統紙質的服務方式,但整合要素不全。檔案部門的數字檔案資源服務沒有有效嵌入智慧城市或信息惠民工程,信息孤島現象嚴重。
2)文獻調查:收集整理了國外關於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模式的類型及其特點和趨勢,在CSSCI期刊發表了論文。(安小米 孫舒揚 白文琳 鐘文睿. 21世紀的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國外研究及借鑒. 檔案學通訊, 2014 (2): 47-50)。收集整理了國內關於國內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模式類型、摸清了國內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機制的現狀和我國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的研究局限。在CSSCI期刊發表了論文。(安小米,鐘文睿,白文琳,孫舒揚. 我國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建議[J]. 檔案學研究,2014,(2):4-8)
3)學術會議。課題組召開了課題組學術會議5次,其中主辦國際學術會議1次。國際會議期間課題組對37篇大會論文進行了中外發言人主題研究比較,發現了我國檔案學研究者在整合與服務的對象及功能作用研究方面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國內較多關注的是紙質檔案數字化資源的記憶和文化研究,國外更多關注原生數字檔案資源的憑証、身份認同、權利和話語等功能維護。大會期間對專家和學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63份,其中中文調查問卷51份,英文調查問卷12份。共收回調查問卷51份,其中中文調查問卷44份,英文調查問卷7份,得出了國內外專家對有效提升檔案部門的公共服務能力,檔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力和檔案資源的建設能力的影響因素的看法,驗証了課題組所提出的評價指標的合理性。
4)國際合作。課題組代表性成果在檔案領域和知識管理領域的國際大會進行了交流,課題首席專家安小米受邀在第二屆國際檔案理事會年會和歐洲知識管理國際會議作大會主題發言。與國際標准化組織開展了國際合作的研究,關於多元論視角下文件檔案概念體系構建的方法論及原則被國際標准化組織信息與文獻委員會文件檔案管理分技術委員會(ISO/TC46/SC11)採納,ISO/TC46/SC11決議任命課題首席專家安小米2014年和2015年連任術語特別工作組組長,負責分技術委員會術語起草、修改、新增的審查工作及分技術委員會術語概念體系的構建及維護。
③ 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採用情況等)﹔
課題組在社會調查研究基礎上提出的“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數字連續性管理原則”被中國工程院咨詢研究項目 “中國智能城市建設與大數據戰略發展研究”中李國杰院士主持的子課題《智能城市信息環境建設與大數據》項目採納。
“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數據連續性管理可持續再用原則”被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重大研究課題“信息化(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採納。
“面向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的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創新國際會議” 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報》(http://www.cssn.cn/kxk/201405/t20140526_1183801.shtml)、《中國檔案報》(http://jda.cq.gov.cn/xwzx/wzxw/bdxx/bdxw/44027.htm)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的報道(http://news.ruc.edu.cn/archives/107294)。此外,參與會議的11所高校和14個調研機構單位有都紛紛報道了會議概況。
基於數字連續性的國家信息治理戰略倡議特約稿《現代國家治理的雲端思維——信息治理能力與政府轉型的多重挑戰》(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5/0216/c388583-26576443.html)發表在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④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目前課題組關於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協同創新機制的理論研究還待持續改進,並支持國家重大社會問題解決方案研究。課題組擬以智慧城市大數據應用和信息惠民工程試點城市深圳織網工程為突破口,與深圳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合作和與其南山區政府合作,研究克服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瓶頸的對策和國家數據資源可持續管理與再用的國家戰略實施行動計劃,改進檔案部門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信息孤島的問題。
課題組認為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機制研究是社會轉型和數字轉型背景下檔案轉型的重要內容,整合與服務存在社會建構和技術建構問題。社會建構關系數字社會記憶的完整,數字憑証的可信、數字身份的認同和數字信息的可獲取、可跟蹤、可回溯、可關聯和可控制,是社會協同創新的重要保障。技術建構需要研發原生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的單軌制實現技術支撐,研發大數據和開放數據資源可持續管理與連續性再用的自適應數據集成可持續存儲再用模型,支持未來無紙化辦公和“互聯網+”信息共享與服務創新。
課題組認為課題的研究應該從關注理論創新轉向重大社會實踐問題,從關注論文發表轉向問題政策建議報告,從服務提供者視角轉向利用者視角,加強跨學科和跨部門的集體攻關,加強與國家檔案局、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中國工程院等機構的合作,研制跨學科、跨部門、跨層級的互聯互通互認的面向信息惠民工程的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知識服務方案。
⑤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建立了跨界融合和協同創新合作研究的機制,積極將課題關鍵問題研究與國家重大社會問題解決方案研究結合,與全球巨大挑戰問題解決方案研究結合,從檔案多元論視角貢獻跨學科、跨部門和跨地域的整合與服務綜合集成方案。在有效提升檔案部門的公共服務能力,檔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力和檔案資源的建設能力方面構建了成套指標評價體系,通過社會調查研究得到了初步驗証,研究成果在“面向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的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創新國際會議”上進行了交流。
二、 研究成果情況
代表性成果簡介
1) 關於國家數字檔案資源觀的重構:理論機制構建以解決適應性問題
在計劃經濟體制背景下,國家檔案資源是由國家統一管理的具有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或歷史意義的一切檔案的總和,強調一切檔案歸國家所有﹔在市場經濟體制轉型背景下,國家檔案資源轉變為國家機構、社會組織和個人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總和,強調社會成員有保護國家檔案的義務和享用國家檔案資源的權利。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健全覆蓋人民群眾的檔案資源體系”、“建立健全方便人民群眾的檔案利用體系”。在當前的新形勢下,課題組主張建立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新觀念,“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是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社會資源和公共資產,它有利於維護國家記憶完整,使全社會整體受益”。
代表性成果:
安小米,郝春紅. 國外檔案多元論研究及其啟示[J]. 北京檔案, 2014(11): 16-20+34
An, X. Deng, H, Zhang, B. Reinventing the Concept of the State Archival Fond in China[J]. Archives and Manuscript, 2014, 42(2): 146-150.
2) 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涉及社會建構和技術建構:保障機制構建以解決不確定性問題
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關系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活動憑証的留存與持續再用,關系組織社會記憶的維護、忘卻或重構,關系公民身份的識別、隱私保護、權益維護和社會認同。數字檔案連續性管理是社會治理協同創新能力提升的關鍵要素,但是當前與英美等國家相比較,我國跨政府部門的數字檔案連續性管理計劃缺失﹔檔案部門應該在公共信息的利用服務中克服信息孤島和開放利用障礙,向開放數據和保障數字檔案可信的新角色轉變。政府數字檔案開放利用是社會治理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的關鍵要素,但是我國數字檔案開放利用政策依據缺失﹔數字檔案利用中的個人信息保護是提升社會治理信息安全能力的關鍵要素,但是大數據環境下的國家機關個人信息保護措施缺失。
代表性成果:
安小米,白文琳,鐘文睿,孫舒揚. 數字轉型背景下的我國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研究框架[J]. 圖書情報工作, 2013, 57 (24):44-50. CSSCI
安小米,鐘文睿,白文琳,孫舒揚. 我國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建議[J]. 檔案學研究, 2014(2):4-8. CSSCI
3) 協同創新與可持續績效評估機制以解決復雜性和長效性問題
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是21 世紀社會轉型和數字轉型背景下國家信息化治理能力、數據資源可持續發展能力、公共服務協同創新能力和社會治理信息安全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石。國家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應該考慮現代社會對檔案工作提出的要求,以公眾需求為導向,參與公眾服務,體現檔案工作的人文關懷,提升檔案工作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傳統的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關注的是檔案領域自身的資源建設與管理問題,對於如何發揮檔案工作在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中的作用,調整檔案領域與其他相關領域的關系,積極參與和共同構建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在線文化、可信數字共享空間和社會數字記憶,全面提升社會治理公共服務能力、社會治理協同創新能力、社會治理信息安全能力關注不夠。課題組建議,應將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嵌入電子政務“十三五”規劃、智慧城市大數據應用、信息惠民工程建設等涉及國家數據資源可持續管理與連續性再用的國家戰略中。
代表性成果:
安小米.現代國家治理的雲端思維——信息治理能力與政府轉型的多重挑戰[J].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5(2):36-48. CSSCI
安小米,朝樂門,白文琳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信息化(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重大研究課題成果——政府數據資源的可持續管理與利用機制研究[R].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2014年12月.
安小米,鐘文睿,白文琳等. 中國工程院“中國智能城市建設與大數據戰略發展研究”咨詢研究項目成果--智能城市數字連續性管理[R].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5年4月.
An, X., Deng, H., Chao, L., Bai, W.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upport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mmunity capacity building [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14, 18(3):574-590. SSCI
安小米, 白文琳, 鐘文睿. 支持協同創新體能力構建的知識管理方案設計[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5, (6):136-141. CS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