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陶文昭:發展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三個關鍵詞

陶文昭2016年01月07日08:29來源: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原標題:發展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三個關鍵詞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思想精髓研究”首席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理論創新有兩個鮮明的論述,一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二是“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新時代、初級階段的新常態、“四個全面”的新實踐,都要求大力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時代、國情、實踐這三個關鍵詞破題謀篇,正在書寫理論創新的大文章。

時代:21世紀新階段

時序更替,理論前行,大時代需要大智慧。馬克思主義誕生160多年來,在時代變化中不斷認識和解決新問題,在與時俱進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離開時代發展來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馬克思主義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敏銳把握時代特征,准確反映時代要求。

弄潮兒向濤頭立。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發展的戰略高度,以敏銳寬廣的世界眼光深刻指出,認識世界發展大勢,跟上時代潮流,是一個極為重要並且常做常新的課題。他強調,中國要發展,必須順應世界發展潮流。當今世界是一個變革的世界,是一個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的世界。要充分估計國際格局發展演變的復雜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極化向前推進的態勢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世界經濟調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國際矛盾和斗爭的尖銳性,更要看到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國際秩序之爭的長期性,更要看到國際體系變革方向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我國周邊環境中的不確定性,更要看到亞太地區總體繁榮穩定的態勢不會改變。在當今世界深刻復雜變化、中國同世界的聯系和互動空前緊密的情況下,我們更要密切關注國際形勢發展變化,把握世界大勢,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時代前進潮流中把握主動、贏得發展。在經濟上,更好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在技術上,當今世界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在國際政治格局上,中國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總之,我們要充分把握21世紀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回答和解決時代提出的新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國情:初級階段新常態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任何科學理論,必須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中國歷史悠久厚重,中國現實復雜多變,這些構成了中國獨特的國情。我們必須根據中國自己的國情去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離開中國實際來談馬克思主義,是沒有意義的。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邃地洞察中國歷史文化。他指出,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走著一條不同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難題的重要啟示,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這些都可以為發展馬克思主義提供文化滋養。

有的放矢,必作於細。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准確地分析中國發展階段。他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我們推進改革發展、制定方針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都要充分體現這個基本國情。任何超越現實、超越階段而急於求成的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於實際、無視深刻變化著的客觀事實而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觀念和做法都要堅決糾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既要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沒有變,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每個階段呈現出來的新特點。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我國基本國情的內涵不斷發生變化。我們提出要准確把握、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就是適應國際國內環境變化、辯証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做出的判斷。這是綜合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形勢做出的一個新的重大判斷。我們制定目標、發展經濟、推進改革,都應該從這個新的最大實際出發。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伴隨著新矛盾新問題,要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進而引領新常態,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邏輯。

實踐:“四個全面”新戰略

知行合一,行而知理。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科學。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國家,從革命、改革到建設,實踐的重心有所不同,理論的發展各有側重。中國在改革開放實踐基礎上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如果說一切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那麼在長期執政之后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治國理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須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在以往的世界社會主義中沒有解決得很好。馬克思、恩格斯沒有全面治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列寧在俄國十月革命后沒來得及深入探索這個問題﹔蘇聯在這個問題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犯下了嚴重錯誤。我們黨在全國執政以后不斷探索這個問題,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開放以來的進展尤為顯著。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但相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人民群眾期待,相比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相比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還有許多不足,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從歷史和現實而言,治國理政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也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點難點。

“四個全面”是治國理政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首先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我們提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一個辯証統一體,四者不是簡單並列關系,更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有機聯系、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越是偉大的事業,往往越是充滿艱難險阻,越是需要開拓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要把開拓創新作為一種常態,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又不斷在實踐基礎上推進理論創新。

(責編:李葉、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