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馬克思1845年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寫道:“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這句話后來被刻在他的墓碑上。馬克思畢生既科學地說明世界,又革命地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革命,更是革命的科學,是高度革命性與嚴密科學性的結合。
按其階級出身、親友關系和個人學歷,馬克思本可走上所謂的坦途。但他始終心系社會最底層,甘當資本對立面。馬克思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全世界資產者就聯合起來圍攻他,讓他成了當時“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蔑的人”。革命高漲時,他獨立潮頭,關注武器的批判﹔革命低落時,他潛入書海,磨礪批判的武器。馬克思畢生致力於消滅階級,解放人類,建立自由人聯合體,自己卻潦倒清貧。他耗費40年心血寫作的《資本論》,被譽為“工人階級的聖經”,但所得稿酬還抵不上德國工資最低的零工收入。馬克思給世界無產者和進步人類留下了希望、理想、信心和力量!
學什麼,怎麼學,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和學習者在入門時就應當正確解決的問題。縱觀歷史,古今中外,神權裝神弄鬼,隻搞迷信﹔皇權蠻不講理,隻要服從﹔近現代科學崇尚事實,探求規律,從實際出發,講調查、講實驗,這就是研究。急功近利、人雲亦雲,不質疑、不比較,就隻能當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門外漢。
“社會主義自從成為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它當作科學對待,就是說,要求人們去研究它”
馬克思發現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我們信奉科學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怎麼來的?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地裡冒出來的,不是工人運動自發的產物,更不是任何個人朴素感情、狹隘經驗或遺傳基因自然生成的。同一切科學的東西一樣,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隻能是科學。它是世界文明發展大道上的先進科學家們,特別是有了“兩大發現”的馬克思的自覺創造,是人類優秀思想文化的重要結晶。正因為這樣,馬克思首倡“灌輸”論,強調要把科學社會主義灌輸到工人運動中去,使工人從沒有到擁有,使運動從自發到自覺。德文和俄文中的“灌輸”,都含有“由外而內”的意思。到了19世紀70年代中期,德國工人處於國際斗爭的前列,恩格斯提出,“社會主義自從成為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它當作科學對待,就是說,要求人們去研究它”,要進一步用科學社會主義團結黨的組織、武裝工人群眾,以更好地發揮科學說明世界和革命改造世界的作用。毛澤東同志強調“結合”論,隻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符合中國需要,一經與實踐結合,並為群眾掌握,中國革命才取得勝利。
搞研究,離不開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有了科學世界觀,即馬克思主義這個最銳利的思想武器,就不能捧著金碗討飯吃。全面踐行老祖宗的“灌輸”論、“研究”論、“結合”論,首先要科學安排理論、歷史、現實的比例,在原著、原理、原則上下苦功,在立場、觀點、方法上見成效。廣大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不僅要言馬行馬,更要“目標始終如一”,終身信馬衛馬。
(鐘哲明,作者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工程“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歷史理論經典著作導讀”課題組主要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