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堅持“洋為中用”發展中國特色文學理論

曾繁仁2015年11月05日08:37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堅持“洋為中用”發展中國特色文學理論

  西方文學理論,簡稱西方文論,是西方文學研究與闡釋的結晶。發展中國特色文學理論,要堅持“洋為中用”,吸收借鑒西方文論的優秀成果。

  西方文論不是孤立的現象,而是產生於廣闊的經濟、社會與文化背景之上。為探索西方文論發展的根本動因,《西方文學理論》從西方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為指導來認識和評價西方文學理論現象,把握西方文論的發展線索和理論范疇。

  教材編寫工作凝聚了集體智慧,在提綱的確定、范本的推敲與內容的審定等方面均經過多次集體討論﹔同時,注重發揮個人專業特長,保証教材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

  思想性與學術性的統一是教材的最大特點。教材將西方文學理論現象置於特定的社會時代經濟與文化背景中加以審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闡釋其理論內涵背后的社會經濟動因﹔以文學與現實的關系為基本理論線索,從作品、讀者、世界與作家等四個維度梳理西方文學理論現象及其與社會現實的關系,並對文學理論現象進行思想性和學術性評價。

  《西方文學理論》在寫作過程中,結合教學特點吸收當前在西方文學理論領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在知識點的安排上,將教材內容延伸到后結構主義和后現代文論,包括廣受關注的文化詩學與生態批評,使教材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

  史論統一是本教材的另一特點。教材按照史的線索來闡述,在深刻揭示西方文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表現形態的同時,盡量將歷史上重要文論家的主要文學理論觀點加以呈現,注重各個理論家之間的歷史關聯。教材注重理論評述,以期幫助學生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文論,學習吸收西方文論中的優秀成果,建設發展中國特色文學理論。

  教材亮點

  ★以馬克思主義文論思想為指導,實事求是地評介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引導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西方文論﹔

  ★慎重考慮西方文論發展歷程的梳理、對歷代理論流派的概括等,為內容安排提供可靠的歷史依據和堅實的學理支撐﹔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批判精神,積極思考中國當代文論建設。

  (曾繁仁,作者系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西方文學理論》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主編)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