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主辦的“關注現實 引領學術——《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期刊評價報告2015》”發布會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求是》雜志社、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教育部社會科學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就如何通過科學的學術評價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學術陣地建設等問題展開探討。他們認為,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期刊評價系統研究,對於引領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方向、構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權威評價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關注現實,問題導向,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在批判吸收人類全部知識的基礎上產生並且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發展的,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先進的思想理論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高翔表示,馬克思主義學術刊物在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界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理論方向、科研方向,推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的形成和完善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的辦刊導向,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敢於發聲、勇於亮劍,帶動其他刊物捍衛馬克思主義、宣傳馬克思主義。
《求是》雜志社副總編輯黃中平認為,中國共產黨善於理論創新和理論武裝,學術期刊承擔並發揮著重要作用。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科研部部長何懷遠少將表示,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於其深刻的現實性,即正確地認識現實世界和有效地改造現實世界。馬克思主義學術期刊要始終堅持問題意識,關注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副主任姜慶國認為,應拓展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的討論空間,積極回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實際需求,探索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規范和完善的實踐路徑,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逐步成長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優勢學科。
高翔強調,構建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評價體系必須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樹立突出的問題意識,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為社會發展進步服務。
科學評價,引領學術,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
“科學評價學術期刊首先要解決評價主體和評價標准兩個問題。”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陳先達指出,要由中國人來評價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發展水平、掌握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話語權。何懷遠表示,要通過科學評價來引領和影響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期刊發展,引導學者關注現實,引領學術發展。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期刊評價要處理好學術性和政治性的關系、本土性和國際性的關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郝立新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具有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的特點,要以科學評價促進學科發展,推動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創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主任荊林波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期刊要更好地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組織者和推動者、承擔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學術使命,需要不斷探索繁榮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實現路徑和實現方式。荊林波表示,評價期刊只是科學評價工作的開端,評價學科、走向內容才是評價的目的。為充分了解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發展現狀,還需對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內的其他學科期刊進行評價,推動科學評價工作不斷深入。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學術期刊要把握國內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前沿與趨勢,刊發具有時代意義的優秀學術論文,把相關刊物建設成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反映當代理論、學術研究前沿的重要平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學術引領和智力支持,為建構中國特色社會科學和學術話語體系、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作出貢獻。
(本報記者 張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