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東北師范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的“2015年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年會暨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研討會在吉林長春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防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百余位學者參加研討。東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楊曉慧,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侯惠勤,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國防大學原副校長許志功,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部主任金民卿,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邵漢明等出席論壇開幕式。研討會由東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部部長李忠軍主持。
楊曉慧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21世紀的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面臨著新任務和新挑戰。要堅持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學生成長成才相統一的戰略導向,以唯物史觀為指導,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為根本,鎖定高校意識形態建設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強改革力度,推動歷史唯物主義研究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穩步發展。
侯惠勤表示,歷史唯物主義研究要特別關注當代中國的理論問題、實踐問題和重大經驗的概括,明晰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生產力的矛盾、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克服經濟下行的壓力和外部環境的壓力,努力打破國強必霸、民富必奢、長盛必衰的歷史邏輯﹔理論工作者要增強歷史使命感,加強理論研究與創新,把握大勢,為黨和國家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研討會圍繞“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21世紀的中國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思想與發展”等理論及現實問題展開探討與交流,與會學者紛紛表示要增強問題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圍繞著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思考,結合理論與現實,努力創新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