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學術期刊主編論辦刊”之二
《天府新論》副總編輯謝蓮碧:綜合性學術期刊如何走出“千刊一面”困局

2015年09月08日14:55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長期以來,綜合性學術期刊因“千刊一面”、高度同質化而廣受詬病。為走出困局,期刊在特色化、專題化甚至專業化等方面進行了諸多嘗試,也取得顯著效果。然而,學術資源的有限性、學術熱點的相對集中、競爭的加劇,極有可能使綜合性學術期刊形式上的“特色化”發展成為新一輪“千刊一面”。因此,綜合性學術期刊如何真正辦出特色,體現自身存在的價值,值得長期探索。

一、以學術回應社會

在對綜合性學術期刊如何走出困局的討論中,“問題意識”為導向的辦刊模式受到提倡。近年來,綜合性學術期刊的欄目常以“專題”、“專欄”等形式設置,以某個重大社會、經濟問題命名,從多學科角度組織論文對問題進行討論。這種辦刊模式的轉變,不僅使期刊具有策劃選題、組織稿件的意識,跨學科的討論和交流,也促進了學術研究的交流、融合與進步。

然而,簡單化地理解“問題意識”或許是不夠的。在不同綜合性學術期刊的專題、專欄中,同樣的選題、同樣的問題闡釋角度,甚至就同一個問題的討論由同樣的作者群完成的情況屢見不鮮。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學術期刊共同體對學術熱點的敏銳捕捉﹔另一方面則在於學術資源的有限性和競爭加劇帶來的新同質化傾向。

綜合性學術期刊的問題設置,須得回應社會,才能體現選題策劃的價值。對“問題”的哲學闡述告訴我們,問題本身即是事物的矛盾。當學術期刊把目光投向社會發展中的矛盾事物時,由於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認知的不同,以及對矛盾中的對立面看法不同,將會獲得不同的關注焦點,或者關注同一個問題的不同面向。捕捉問題,是對時代的理解,而在回答問題時的組稿、用稿方向,則應當體現期刊的立場與價值取向,以學術的情懷關照社會,並以此形成期刊的特色,期刊之間才能呈現出差異化特征。

二、以創新促進發展

當前,綜合性學術期刊受到的另一個詰難在於,許多期刊由創新性學術成果的發布平台,逐步淪為職稱評定、學科評估、畢業論文發表的自留地。專業性學術期刊在這一過程中也難以避免,但綜合性學術期刊由於學科門類多而全,刊載文章相對專業性期刊更有大眾面向,因此成為重災區。我們很難想象,為職稱評定等原因而生產的應景之作,能夠產生創新性的學術研究成果。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更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靈魂。學術期刊是社會科學創新的重要平台。從世界和我國近現代史來看,先進的思潮、新穎的思想,主要是在學術期刊引導下突顯出來的。以創新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是學術期刊的神聖責任。

以創新促進發展,對綜合性學術期刊而言,應當發揮辦刊的主動性,積極投入到學術討論中,與學者交流,才能捕捉到學術研究的方向和熱點﹔應當出自對社會的關懷,發掘那些尚未引起重點關注的真問題,才能體現期刊的選題特色﹔應當以期刊和編輯的學術背景和旨趣為依托,引導期刊所刊載論文的風格,才能體現期刊與眾不同的面貌﹔應當在學術討論中保有批判性的精神,才能體現期刊的獨立性與客觀性,不流於俗。綜合性學術期刊以創新獲得獨立的品格,同時也將提升期刊的學術水平,形成相對穩定的作者團隊,鞏固期刊差異化發展的基石。

知易行難,辦好學術期刊,是慢的藝術。綜合性學術期刊要辦出特色,走出“千刊一面”的困局,唯有選定方向,持之以恆,方能泛扁舟於激流之中穿行。

(責編:李葉、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