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黃少成:抗日戰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與啟示

黃少成2015年08月20日08:46來源:光明日報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在喚醒發動全民抗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及在敵后根據地、敵后戰場構筑基層黨組織、凝聚抗戰力量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成為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重要保障。

 契合實際的科學理論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動指南

 抗日戰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系列論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在這一時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依據。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全國各族人民、各階級、各黨派愛國人士密切關注日本侵華戰爭的發展態勢和民族興衰存亡之際,出現了“亡國論”“速勝論”兩種錯誤傾向。為駁斥錯誤觀點,堅定抗戰勝利信心,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同志先后撰文,論述抗日戰爭的持久性。1938年5月,毛澤東同志發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作了《論持久戰》演講。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后,毛澤東同志還先后撰寫發表了《實踐論》《矛盾論》等著作。 

這些論著客觀評價了抗日戰爭局勢,制定了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及時糾正批判了“亡國論”“速勝論”,堅定了共產黨人、廣大人民群眾、各階級、各民族抗戰勝利的信心。這一系列論著,從馬克思主義視角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略高度,及時回應了抗日戰爭時期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指引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上,成為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動指南。

 嚴謹健全的黨組織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實施的組織保障

 1938年10月后,由於沒能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日本帝國主義將侵華策略逐步調整為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國民黨抗日立場也發生嚴重動搖,逐步轉變為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為筑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鞏固抗日戰爭的敵后陣地,中國共產黨通過建立健全黨的基層組織,在黨領導的部隊、廣大農村建立黨組織、加快發展黨員等方式,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組織保障。

 在部隊建立健全黨的基層組織。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周恩來、劉少奇等同志就提出,八路軍的政治工作要切實建立各地方的黨部,黨的工作人員與八路軍在進行游擊區活動時,要以共產黨員代表出現在群眾中,不要使群眾隻看見八路軍而看不見黨。通過在部隊建立黨的基層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黨在革命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深化鞏固﹔同時,使廣大人民群眾接觸到黨的組織,了解到黨的抗日方針政策,堅定了跟黨走的決心。

 在廣大農村發展黨的基層組織。抗日戰爭時期,全國各地廣大農村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戰爭的主戰場。1937年10月,劉少奇同志指示要大力發展地方黨組織,在各縣首先成立黨的工作委員會,負責建立全縣各鄉村黨的支部。中國共產黨在迅速建立農村抗日根據地的同時,在各地黨組織和部隊中抽調政治工作人員,組成民運工作團組、服務團組等,分散到各地農村協助地方黨組織開展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發動廣大人民群眾敵后抗日,堅定人民群眾抗戰勝利信念。

 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大力發展黨員。抗戰爆發前,共產黨員人數在4萬人左右。1938年,各地按照中央的《關於大量發展黨員的決議》,在做好廣大工農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時,將他們中的先進分子吸收到黨組織。1940年,共產黨員人數迅速增長到80多萬人。黨的基層組織的快速發展和黨員人數的快速增長,使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具備了堅實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

 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在抗日戰爭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標是聯合各階級、各民族以及最廣大人民群眾,建立起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鼓勵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支持、參與抗日戰爭同時,解決與其切身利益密切關聯的實際困難,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對於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忽視,一點也不能看輕。”在抗日戰爭中,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與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問題相結合,做到既要講道理又要辦實事,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從感情和利益兩個方面兼顧不同階級需求。

 在陝甘寧邊區和抗日根據地所在廣大農村地區,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政策。通過地主“減租減息”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生產的積極性,改善了農民的經濟生活﹔通過農民“交租交息”,照顧到地主階級的利益,減少了地主階級對抗日的阻力,發展了進步勢力、爭取了中間勢力,堅持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