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學術期刊主編論辦刊”之一
《改革》總編輯王佳寧:學術期刊應服務中央決策

2015年08月06日15:12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編者按】近來,一些期刊主編圍繞“國家社科基金資助下如何提升辦刊水平”向我辦踴躍供稿,探討提升學術期刊質量的辦刊理念、思路和舉措。為加強各期刊的相互交流,我們開設“學術期刊主編論辦刊”欄目,將陸續選登部分來稿,以供各期刊參閱。

“學術期刊主編論辦刊”之一

《改革》總編輯王佳寧:

學術期刊應服務中央決策

學術期刊是學術研究成果的重要載體,是國家創新體系和傳播體系建設的重要陣地。中央《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基本標准作了界定,其中之一就是“多層次的學術交流平台和成果轉化渠道”。學術期刊作為研究成果的重要轉化渠道之一,在推動中國新型智庫建設方面的功用不可小覷。作為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其轉型和發展關鍵在於以服務中央決策為要務。

學術期刊服務中央決策,不是學術期刊向決策層的逢迎和追隨,也不是學術期刊為獲取財政資金資助的權宜之計或被迫之舉,而是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是尋求擴大傳播效應的主動作為。

第一,從選題改進到方向改進,服務中央決策是學術期刊轉型的方向。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后,各資助期刊加大了選題策劃力度,選題與現實的關聯度增強,但尚未將服務中央決策作為發展方向。除少數純理論期刊或專業性很強的期刊外,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應將服務決策作為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國家社科基金期刊資助的目的在於通過資助“擴大期刊的學術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從這個角度考量,樹立服務決策意識,擴大學術期刊的影響范圍,主動服務決策,向服務決策轉型,是學術期刊尤其是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責無旁貸的義務。

第二,從單一來源到多維渠道,服務中央決策是學術期刊拓寬視野的核心。多數學術期刊將自身定位為傳播學術研究成果的載體和平台,偏於學理研究,論題主要來源於學術界的焦點和前沿問題,抑或細枝末節的深層次探究,這種取向會導致其對現實社會缺乏應有的關注。學術期刊堅持問題導向,主動為中央決策服務,可以進一步豐富學術研究的問題域,拓寬研究視野。譬如,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分別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提出眾多改革任務,其間有諸多問題值得學界探討。提出問題是學術研究的第一步,問題的提出固然與學者對某一研究領域基礎理論的精深把握有關,但更與其對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現象的敏銳感知有關。學術研究不能“坐井觀天”,而應主動關切社會現實。

第三,從獨立選題到系統選題,服務中央決策是學術期刊演繹學術傳承的首要選擇。學術期刊的學術傳承主要通過選題軌跡來呈現。從學術期刊發表的重點文章選題大致可以管窺學術期刊對理論與現實問題的把握。主動服務中央決策,可以使學術期刊在選題上契合中央的重大部署和安排,不至於停留在對過去問題的探討而止步不前。如區域經濟學固然應對“四大板塊”經濟發展戰略進行研究,但更值得研究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隻有樹立服務決策的辦刊理念,才能主動追蹤中央新的政策取向,號准學術發展的脈搏,為學術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從小眾傳播到精准傳播,服務中央決策是學術期刊傳播社會效應的可行路徑。學術期刊是典型的小眾傳播或窄眾傳播,傳播范圍局限於狹小的學術圈,往往成為學術圈內人的“自娛自樂”,對圈外人幾乎未產生影響。這無疑會限制學術期刊學術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作為傳播媒介之一,學術期刊應遵循傳播規律,進行精准傳播,可以借助微博、微信、APP等新媒體工具和手段,精選其中優秀的內容,向特定用戶群體推送﹔還可借助各種決策建議渠道,向各級黨委和政府上報決策建議,努力向政策層擴散,提升服務決策、影響決策的能力。

(責編:李葉、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