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部分期刊多舉措保障論文質量

2015年08月06日15:09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審計研究》聘請審計署國際司專家為論文英文標題、摘要與關鍵詞把關。為進一步提升刊載論文英文表達的准確度,自2015年第2期開始,聘請審計署國際司專家進行審核與把關。一是聘請審計署國際司常年從事外事工作的同志為專家,他們不僅對與審計相關的新詞、常用語等英文用詞比較熟悉,還具備較高的翻譯水平。二是要求專家既對英文翻譯的語法與表達把關,也對審計領域中的最新提法、表述的專業詞匯把關﹔三是主編簽發最終定稿后,將擬刊載論文電子稿交送專家審改,審改后的文稿直接發至排版。

《中州學刊》從“實”處著手,從細節抓起。一是編纂《中州學刊雜志社規章制度及相關細則》。2015年4月,將國家最新公布的出版、編輯類系列規章制度及雜志社工作制度匯編成書,人手一冊。二是注重編研結合,鼓勵編輯多參加全國或省級學術研討會、出版專著或發表論文,歷練科研的同時提高編輯能力。三是欄目創新。根據國家“五位一體”戰略布局的要求,結合環境保護的需要,新設“生態文明建設”欄目。四是選題策劃創新。每期目錄之首推出“特別關注”選題,刊發系列既體現時代要求又貼近現實生活的精粹文章。五是傳統辦刊手段與“互聯網+”相融合。每期封三或封四在醒目位置公布本年度各欄目“重點選題”、編輯郵箱和聯系電話及敬告作者不要輕信索費類信息等,以便作者投稿交流。六是內部學習討論常態化。每周一、周四下午為學習討論時間,全體工作人員集體學習政治理論和法規制度,討論辦刊和編輯中的相關問題。

《高等教育研究》加強新老編輯繼續教育培訓。為幫助新招聘的年輕編輯快速熟悉工作,一方面鼓勵其通過在職學習、定期參加業務研討會和編后評刊會提高其業務水平﹔另一方面採取“老帶新”辦法,為每名新編輯配備一名老編輯,由老編輯負責給新編輯講解各種規章制度,對新編輯在審稿、校對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為提高老編輯的學科知識水平,鼓勵其參加由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的“喻園講壇”,參加本學科相關專業領域的學術年會,如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年會等。

《國際新聞界》強化雙重雙向匿名評審。一是以雙重雙向匿名評審提升錄用稿件質量。匿名評審分兩輪,第一輪由兩名外審專家審稿,第二輪由欄目主持審稿,所有審稿人均以盲審身份參與評審。欄目主持審讀外審通過的稿件,有權退稿﹔認為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詳細精准的修改意見,直至符合發表標准。主編助理審讀欄目主持通過的稿件,與主編、副主編交換意見后,仍可提出修改意見甚至退稿。二是制定審稿細則,以強化學術共識,涉及選題、論証方式、學理依據、學術價值評判、引用規范等方面,並提供具體的“常見稿件問題案例”。三是會審爭議稿件,維護學術公正。如果匿名評審專家對同一篇稿件給出相左意見,由月度例會討論,責成編輯部成員進一步審稿。對會上有爭議的稿件進行投票表決﹔對在學術上把握不准的,邀請研究方向精准對口的專家再審。對退稿后作者來函申辯的稿件,編輯部成員間通過郵件會審,做出復議並以編輯部主任名義回復。

《統計研究》充分發揮編委會的作用。借鑒國內外知名學術期刊的做法,聘請學術造詣深厚、審稿認真負責、審稿數量較多且質量較好的專家為編委會成員。每年年初,綜合考慮上年外審專家審稿質量和數量等情況調整編委會成員,到2015年已產生5屆編委會。2013年后每年召開編委工作會議,利用一切機會與編委溝通,認真聽取他們對期刊定位、欄目設置、稿件審理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法制與社會發展》邀請張新寶教授就如何辦好法學期刊進行交流。張新寶教授就辦刊方向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主編不要太個性化﹔二是政治性問題上應注意把握涉及大是大非的方向性問題﹔三是注重我國法治建設進程中的中國因素。就論文選取和錄用總結出七點經驗:一是最后決定稿件錄用的權力必須集中於一人﹔二是對作者的回復意見要真誠、謹慎﹔三是匿名評審環節要避免主編、責編參與﹔四是全部稿件由責任編輯推薦,主編、副主編不能繞過責編直接推薦稿件﹔五是各編輯環節不得拖延時間﹔六是適用“隔年規則”,同一作者來稿原則上兩年內至多刊發1篇。七是適用“配額規則”,每年整體上對各學科分配相應配額。就匿名評審提出四點意見:一是匿名評審專家個人學術品德至關重要﹔二是要有合理的評審經費作保障﹔三是要嚴格做到評審專家和被評審作者間互不知情﹔四是建設動態專家庫,每年依據具體表現重新評定。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