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研究的總體進展情況良好,各子課題大都能按總體計劃在開展研究。
本課題共分五個子課題,即簡帛醫書校理、簡帛醫書中醫學研究、簡帛醫書方藥學研究、簡帛醫書語言文字研究、簡帛醫書文獻學研究。各子課題的研究正在比較順利地進行。
子課題“簡帛醫書校理”部分。已正式出版專著一部《簡帛醫藥文獻校釋》(學苑出版社,2014年6月)﹔已正式發表論文三篇:《簡帛醫書所見“仆累”辨析》(《江海學刊》2014年第3期)、《周家台秦簡《病方及其他》釋讀補正兩則》(《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4年3期)。已初步完成《簡帛醫書逐字索引》。已完成《周家台醫簡校理(初稿)》三分之一、《張家山醫簡的校理(初稿)》三分之一和《武威漢代醫簡校理(初稿)》二分之一,散見簡牘涉醫材料的校理工作完成了三之一。
子課題簡帛醫書中醫學研究部分。已正式發表論文5篇:《〈五十二病方〉中的急症救治方法舉例》(《中國中醫急症》2013年9期)﹔《論出土簡帛文獻中的病因思想》(《中華醫史雜志》2014年2期)﹔《腎者胃之關質疑》(《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4年即刊)﹔《〈五十二病方〉之“干騷(瘙)”探討》(《中醫古籍整理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4年5月)﹔《唐以前祝由術在醫療中的應用》(《中醫古籍整理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4年5月)。已基本完成《簡帛中醫經絡學說研究》工作的一半。其它工作正在進行。
子課題簡帛醫書方藥學研究部分。已發表論文2篇:《試論帛書〈五十二病方〉的方藥淵源與傳承》(《時珍國醫國藥》2013年1期)、《簡帛醫籍藥物學研究概述》(《中藥材》2012年4期)。已完成《出土簡帛內服醫方研究》(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論文,作者張雪丹,指導教師張如青,2014年5月通過)。其它工作正在進行。
子課題簡帛醫書語言文字研究部分。已正式發表論文5篇:《簡帛醫藥文獻詞匯學研究綜論》(《時珍國醫國藥》2012年4期)、《從簡帛醫籍看藥學詞語的時代特征》(《長江學術》2012年4期)、《簡帛醫書所見“仆累”辨析》(《江海學刊》2014年3期)、《馬王堆簡帛外治法文獻語詞新釋》(《中醫文獻雜志》2013年3期)、《出土醫書資料對醫古文文字教學的作用探討》(《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年3期)。其它工作正在進行。已完成《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及音韻研究》(西南大學博士論文,作者楊艷輝,指導教師張顯成,2014年5月通過)、《簡帛醫書醫藥詞語研究(初稿)》,《簡帛醫學文獻字詞集釋》、《簡帛方藥學文獻字詞集釋》、《簡牘散見涉醫文獻字詞集釋》已完成三分一,《簡帛醫書語法研究》已完成四分之一。
子課題簡帛醫書文獻學研究部分。已發表論文《簡帛醫書文獻用字考據與古籍整理研究》(《東南學術》2014年第2期)。有關簡帛醫書的電子資料庫建設在正常進行,目前已基本實現在計算機界面上圖文對照和相關連接,但還有一些技術難題正在攻克。《簡帛醫書逐字索引(初稿)》已基本編制完畢。《簡帛醫書載體研究》(初稿)已基本完成。其它工作正在進行。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項目批准后,即著手全面搜集有關材料,各子課題所搜集的材料(主要是有關研究成果),已基本完成數子化掃描,為下一步匯總交換作准備。各子課題成員除了利用各所在地圖書館有關資源以外,還赴北京、上海、湖南、甘肅等地,初步搜集了有關資料,進行了有關調研。
課題組成員先后參加了有關學術研討會,如:“第十五次中醫醫史文獻學術年會”(2013年8月,棗庄)、“第二十二次醫古文學術交流會”(2013年7月,沈陽),“典籍•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34屆年會”(2013年7月,北京)﹔“中國訓詁學會理事會”(2013年8月,西寧)﹔ “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國際研討會”(2012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學)﹔“第八屆國際古漢語語法研討會”(2013年8月,韓國首爾成均館大學)﹔“漢語時間標記之歷史演變研討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漢語語法史研討會”(2013年11月,台灣清華大學)”,等等。
課題組於2013年5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史文獻研究所召開了“簡帛醫書國際研討會”,除本課題的參研人員外,與會人員還有日本學者著名中醫文獻整理研究專家小曾戶洋、日本學者整理簡帛醫書的專家廣瀨薰雄,以及復旦大學整理馬王堆帛書的專家陳劍、施謝捷等。與會人員共發表論文15篇,細目如下:
1.小曾戶洋:馬王堆醫學帛書研究新發現
2.廣瀨熏雄: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整體結構與折疊方式補論
3.張顯成:馬王堆佚醫書釋讀劄記
4.施謝捷:馬王堆帛書《陰陽脈死候》考釋札記五則
5.陳劍: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養生方》釋文校讀札記(節選)
6.張如青:出土簡帛醫書對澄清后世醫學誤解與疑義的作用
7.張葦航:“癃”之異義考
8.劉慶宇:簡帛醫書病名考釋二則
9.姚海燕:《導引圖》與《引書》的比較分析
10.張雪丹:張家山漢簡《脈書》、《引書》中“癉”字考釋
11.丁媛、張如青:論出土簡帛文獻中的病因思想
12.張本端、張如青:馬王堆簡帛外治法文獻語詞新釋
13.王化平:論《易經》中可能與疾病有關的卦爻辭
14.郭秀梅:日本龍谷大學藏敦煌卷子本《本草集注》介紹
15.成高雅:日本學界對我國出土簡帛涉醫文獻研究之綜述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採用情況等)
有關研究成果和有關學術交流情況在西南大學及西南大學文獻所網站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宣傳。
二、研究成果情況
本課題前期成果中最具代表性者是專著和博士學位論文,下面簡介四種,分別是:專著《簡帛醫藥文獻校釋》、專著初稿《簡帛醫書醫藥詞語研究》、博士論文《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及音韻研究》、博士論文《出土簡帛內服醫方研究》。
第一種:
專著《簡帛醫藥文獻校釋》簡介
(學苑出版社,2014年6月。作者周祖亮。65萬字)
本書介紹了現已公開整理發表的簡帛醫藥文獻材料,對其研究現狀作了綜合概述。綜合運用文獻學、語言文字學、中醫學與中藥學、歷史學等交叉學科知識,嚴格對照圖版,參考各種研究論著,對簡帛醫藥文獻進行集中校注和釋譯,力求做到文理和醫理兼備。到目前為止,本書是首次對所有已公開發布的簡帛醫藥文獻數據進行集中校注、釋譯的綜合性整理研究成果。全書使用繁體字編寫,共約65萬。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介紹簡帛醫藥文獻材料、整理與研究現狀,出示校釋凡例。
(1)材料介紹:主要從材料性質、成書時代、基本內容、整理出版情況等方面依次對各種簡帛醫藥文獻進行介紹。
(2)研究述評:分專著、論文(分綜合考論、語文學研究、醫藥學研究、其他研究四方面)兩大部分對簡帛醫藥文獻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性介紹,並對研究現狀作出評價與展望。
第二部分正文“校釋”,以成書的時間先后為順序(散見醫藥簡列在最后),對簡帛醫藥文獻進行詳細校核、注釋和現代漢語翻譯。在對每種文獻校釋之前,先對文獻的內容、出版等情況作簡要說明。
(1)根據圖版,對簡帛醫藥文獻進行全面校核,補正原有釋文疏失﹔再集中各家觀點,對其中的字、詞、句進行詳細注釋,並對疑難字詞和文句作重點考論。
(2)對周家台秦簡醫藥文獻的整理,僅選取其中病方以及部分與疾病有關的祝由術內容,即309~346號簡、374~379號簡的文字,篇題亦改稱為《病方》。
第三部分“附錄”,分別為“簡帛醫藥文獻疾病詞語索引”、“簡帛醫藥文獻藥物名稱索引”、“簡帛醫藥文獻論著目錄”。
(1)對簡帛醫藥文獻所出現的685個疾病詞語、754個藥物名稱進行簡要解釋,並列出每個詞語在簡帛醫藥文獻中出現的頻次和出處。
(2)對簡帛醫藥文獻論著目錄分為“綜合性論著目錄”、各種醫藥文獻專門論著目錄(共六部分)、“以簡帛醫藥文獻為對象的學位論文目錄”等8個類別,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所搜集的簡帛醫藥文獻論著共計805條,集中呈現了學術界對簡帛醫藥文獻的研究成果。
成果剛出版,還未見學界的反饋意見,但從審稿意見可知,審稿專家給予以較高的評價。
目 錄
序 言(張顯成)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簡帛醫藥文獻簡介
二、簡帛醫藥文獻研究述評
三、校釋凡例
第二部分 簡帛醫藥文獻校釋
一、周家台秦簡《病方》
二、馬王堆漢墓醫書
1.足臂十一脈灸經
2.陰陽十一脈灸經(甲)
3.脈 法
4.陰陽脈死候
5.五十二病方
6.卻谷食氣
7.陰陽十一脈灸經(乙)
8.導引圖
9.養生方
10.雜療方
11.胎產書
12.十 問
13.合陰陽
14.雜禁方
15.天下至道談
三、張家山漢代醫簡
1.脈 書
2.引 書
四、阜陽漢簡《萬物》
五、武威漢代醫簡
六、其他散見醫藥簡牘
1.裡耶秦簡醫藥簡
2.敦煌漢簡醫藥簡
3.居延漢簡醫藥簡
4.居延新簡醫藥簡
5.張家界古人堤醫方木牘
6.羅布淖爾漢簡醫藥簡
7.額齊納漢簡醫藥簡
第三部分 附 錄
附錄一:簡帛醫藥文獻疾病詞語索引
附錄二:簡帛醫藥文獻藥物名稱索引
附錄三:簡帛醫藥文獻論著目錄
參考文獻
后 記
第二種:
專著《簡帛醫書醫藥詞語研究(初稿)》簡介
(作者周祖亮、張顯成、胡琳等,36萬字)
成果以整理公布的簡帛醫藥文獻為對象,對其醫藥詞匯進行分類統計和系統研究。研究目標主要有兩點:一是全面統計簡帛醫藥文獻的醫學、藥學詞語數量,明確醫藥詞語的概貌與特點﹔二是對簡帛醫藥詞匯進行分類研究、對比分析,探求醫藥詞語意義、詞匯系統特點,闡明簡帛醫藥詞語的價值。
正文分為五部分,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 集中介紹了簡帛醫藥文獻的材料性質、成書時代、基本內容、詞語概貌與特點、整理研究情況,提出研究設想和方法。
第二章 對簡帛醫藥文獻的醫學詞語進行分類統計和研究,分為疾病、症狀、診治、導引、愈后、人體、房中和其他相關詞語等類別,統計每個詞語的出現頻次並作簡要訓釋,對病症詞語的主要語素和組合位置、醫學詞語的記錄形式和組合形式進行了歸納分析,同時對十二組同義詞、六個多義詞作了簡要分析。
第三章 對簡帛醫藥文獻的藥學詞語進行分類統計和研究,分為藥名、劑量、炮制、用藥和其他相關詞語等類別,統計每個詞語的出現頻次並作簡要訓釋,對藥物名稱的同物異名、同名異物現象作了歸納,分析了簡帛藥學詞語所反映的時代特征。
第四章 從解讀傳世醫藥文獻、詞匯史研究兩個方面對簡帛醫藥詞語的價值進行了綜合研究。在解讀傳世醫藥文獻方面,簡帛醫藥詞語可以幫助理解傳世醫籍詞語意義,糾正傳統訓釋謬誤,廛清傳世醫籍論說源頭。在詞匯史研究方面,簡帛醫藥詞語可以增加新詞、完善詞語聚合、訂正詞語傳統訓釋、增補詞語意義、補充和提前詞語文獻用例、提供詞語語源。
第五章 對簡帛醫藥文獻的“內復”、“牡瘕”、“馬 ”、“美桂”、“雞纔能卷者”等五例疑難詞語作了簡要考釋。
正文后面是兩個附錄,附錄一《簡帛醫籍病症、藥物、人體詞語表》搜集了簡帛醫藥文獻病症、藥物、人體三類詞語,共計1923個,對它們按筆畫順序進行介紹和釋義。附錄二《簡帛醫籍釋文校勘札記》介紹和糾正了簡帛醫藥文獻釋文目前所存在的學界尚未指出的失誤,提高了本文研究材料的准確性。
成果第一次全面研究了簡帛醫書的專門詞語,即醫藥詞語,探明了簡帛醫藥文獻所見醫藥詞語的數量、概貌、意義,醫藥詞語系統的特點,初步了解簡帛醫藥詞語與傳世醫藥詞語的異同,為簡帛醫書各相關學科的深入研究提供的寶貴的參考材料。
目 錄
第一章 概 論
第一節 研究材料
第二節 簡帛醫籍詞語的概貌與特點
第三節 簡帛醫籍語言研究現狀與評價
第四節 簡帛醫籍詞語研究意義、內容與方法
第二章 簡帛醫籍醫學詞語研究
第一節 疾病詞語
第二節 症狀詞語
第三節 診治詞語
第四節 導引詞語
第五節 愈后詞語
第六節 人體詞語
第七節 房中詞語
第八節 其他醫學詞語
第九節 簡帛醫學詞語的記錄形式和組合形式
第十節 簡帛醫學詞語的同義與多義現象
第三章 簡帛醫籍藥學詞語研究
第一節 藥名詞語
第二節 劑量詞語
第三節 炮制詞語
第四節 用藥詞語
第五節 其他藥學詞語
第六節 簡帛藥學詞語的時代特征
第四章 簡帛醫籍詞語的研究價值
第一節 解讀醫藥文獻價值
第二節 詞匯史研究價值
第五章 簡帛醫籍詞語例考
余 論
附錄 簡帛醫籍病症、藥物、人體詞語表
(一)簡帛醫籍病症詞語
(二)簡帛醫籍藥物詞語
(三)簡帛醫籍人體詞語
參考文獻
第三種:
博士論文《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及音韻研究》簡介
(西南大學博士論文,作者楊艷輝,指導教師張顯成,2014年5月通過。38萬字)
隨著簡帛出土數量的增多,簡帛醫藥文獻數量也日漸增多,其中有多部成系統的醫書。這些醫書內容相當豐富,既包含深厚的中醫藥基礎理論,也體現出漢以前醫、巫並存的古代醫療現象,還完整記載著數千個古醫方,對研究上古時期的醫藥學有極其重要的價值。這些醫書文獻長期藏於地下,未經后人改動與增刪,其文字和內容都真實地保存了當時文獻的原貌,能最大程度地、真實地反映當時的文字用字面貌,是我們進行語言文字研究的珍貴數據。
目前已出土出版的簡帛醫書中,楚地簡帛醫書數量多,內容豐富,是簡帛醫書的主體,能反映出土簡帛醫書的基本面貌。醫書中除假借字外,還有一些可作為音韻研究的韻文、連綿字、形聲字等眾多材料,可以系統地反映楚地漢代簡帛醫書的用字、語音等面貌,因時間和精力有限,本論文僅選取楚地西漢時期的“馬王堆醫書”和“張家山醫書”中的假借字作為研究對象,對於其他材料的利用,將待以后進一步擴充。
本文共分五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本章主要介紹了本文研究材料、研究路徑和方法、研究現狀以及假借字的界定。研究方法著重介紹了幾率統計法在假借字聲、韻研究中的運用。
第二章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分類研究。本章先介紹了學界對假借字分類的六種不同標准,然后根據楚地兩漢簡帛醫書假借字的特點,對假借字從語音關系和字形關系標准入手進行分類研究。
第三章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聲母研究。本章通過對假借字聲母的全面疏理和統計,對各聲母之間的親疏關系、假借頻率等都做了詳細分析,並發現楚地兩漢簡帛醫書中存在清流音聲母、清鼻音聲母及復輔音現象,為上古聲母的研究提供資料補充。
第四章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韻部研究。本章通過對假借字韻部的全面疏理和統計,對各韻部之間關系全面分析,結合其他楚地材料,發現宵、幽二部音近是楚地方言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材料有限,尚無法很明顯地反映上古韻部的分合情況。
第五章余論。本章主要對楚地漢代簡帛醫書中假借字與西周銘文和碑刻中假借字進行歷時比較,反映出西漢時假借字已趨於衰落,但數量仍不少。並舉例強調假借字研究對簡帛醫書文獻整理的重要性。
論文得到盲審專家和答辯專家的高度好評,一致認為論文第一次全面系統一研究了簡帛醫書的主體楚地漢簡帛醫書的假借字和音韻,結論可靠,為漢語文字史和語音史的重要成果,也為包括簡帛醫書在內的整個簡帛文獻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材料,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目 錄
中文摘要
凡 例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楚地漢簡帛醫書材料
一、馬王堆醫書
二、張家山醫書
第二節 研究現狀
一、釋讀研究
二、專題研究
第三節 研究路徑和方法
一、研究路徑
二、研究方法
第四節 收字原則
第二章 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分類研究
第一節 假借字分類概說
一、有無本字的分類標准
二、語音關系的分類標准
三、字形關系的分類標准
四、假借對應關系的分類標准
五、本研究的分類標准
第二節 假借的音韻關系分類
一、聲韻皆同
二、聲近韻同
三、聲同韻近
四、聲韻皆近
小 結
第三節 假借的字形關系類型
一、借字包含正字
二、正字包含借字
三、借字和正字聲符相同
四、借字和正字形符相同
五、借字和正字字形無關
六、特殊情況
小 結
第三章 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聲母研究
第一節 唇音
第二節 舌音
第三節 齒音
第四節 牙喉音
第五節 聲母假借的音理分析
附表一: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組及聲母假借次數統計表
附表二:楚地漢簡帛醫書聲母假借相逢數和實際假借數統計表
附表三:楚地漢簡帛醫書聲母假借幾遇表
第四章 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韻部研究
第一節 陰聲韻
第二節 入聲韻
第三節 陽聲韻
第四節 韻部假借的音理分析
附表一: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組及韻部假借次數統計表
附表二:楚地漢簡帛醫書韻部假借相逢數和實際假借數統計表
附表三:楚地漢簡帛醫書韻部假借幾遇數統計表
第五章 余論
附 錄
凡 例
附錄一: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匯釋
附錄二:楚地漢簡帛醫書古今字匯釋
附錄三:楚地漢簡帛醫書同源字匯釋
參考文獻
后 記
第四種:
博士論文《出土簡帛內服醫方研究》簡介
(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論文,作者張雪丹,指導教師張如青,2014年5月通過。16萬字)
19世紀初以來,記載在竹簡、木牘和帛書上的醫藥文獻大量出土,內涵非常豐富,而且都是佚書。這些出土醫藥簡帛中一部分為經方類文獻,代表了秦漢時期的方劑學成就和水平。對這些文獻進行系統深入研究,可以使我們更進一步了解秦漢時期的醫方特點及其內涵,並可藉以探索秦漢醫方的現代應運,從中得到啟示。
本文從周家台秦簡、北大秦簡、裡耶秦簡、馬王堆《五十二病方》、成都老官山漢簡、北大西漢簡、武威漢代醫簡、張家山古人堤木牘、敦煌漢簡、居延漢簡等10種簡帛中,將藥方內容較為完整、明確的內服醫方作了全面的搜集梳理,共獲相關醫方86首。按照秦漢醫方分類原則,將這86首醫方分為21類,分別是:傷寒、中風、上氣、溫病、心腹病、腸辟下利、積聚癥瘕、黃癉、痺証、大風、諸淋與小便不利、水腫、癰疽、治百病方、婦人、男子、頹、痔、金創、傷痙、解烏頭毒。在此基礎上,結合傳世《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四種秦漢時期的醫學典籍,以及時代較為接近的《肘后方》《諸病源候論》等書的內容,對每一首醫方做病証分析及配伍方法探討。
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對秦漢時期的方劑學形態做了探索,通過研究認為﹔秦漢時期醫方主要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醫方根據疾病分類﹔二是主治常以病名代替症候群﹔三是民間驗方與專業醫方平分秋色﹔四是醫方內容以方藥、劑量、制法、服用為主而不闡述方解。秦漢時期醫方配伍理論及其中所蘊含的醫學思想及藥物運用,因時代的局限,大都不傳於世,而被剔出現代醫藥框架之外。
論文得到了送審專家和答辯專家的一致好評,認為成果對完整祖國醫藥、古為今用,以及拓寬中醫藥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的實踐意義。
目 錄
中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概述
1.研究背景及意義
2.本文所在地輯出土醫方來源
3.本文所輯出土內服醫方標准
4.研究的現狀及難點
第二部分 出土簡帛內服醫方病証分類研究
1.傷寒
2.中風
3.上氣
4.溫病
5.心腹病
6.腸辟下利
7.積聚癥瘕
8.黃癉
9.痺証
10.大風
11.諸淋與小便不利
12.水腫
13.癰疽
14.治百病方
15.婦人
16.男子
17.頹
18.痔
19.金創
20.傷痙
21.解烏頭毒
第三部分 出土簡帛內服醫方的方劑學形態研究
1.醫方根據疾病分類
2.主治常以病名代替症候群
3.民間驗方與專業醫方平分秋色
4.醫方內容以方藥、劑量、制法、服用為主而不闡述方解
第四部分 出土簡帛醫方與其它秦漢醫學文獻之聯系研究
1.出土簡帛醫方與《內經》《難經》等“醫方”類文獻的聯系
2.出土簡帛醫方與《傷寒雜病論》“醫方”文獻的聯系
第五部分 出土簡帛醫方對現代中醫方劑學的探索性思考
1.醫方配伍理論的大小框架思考
2.方藥應用的局限及偏差思考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已正式發表成果一覽表: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簡帛醫藥文獻校釋 |
周祖亮 |
專著 |
學苑出版社,2014年6月 |
65萬 |
|
2 |
《裡耶秦簡[壹]》醫藥資料初探 |
方懿林 周祖亮 |
論文 |
《中醫文獻雜志》2012年6期 |
0.8萬 |
|
3 |
簡帛醫籍藥物學研究概述 |
周祖亮 張顯成 |
論文 |
《中藥材》2012年4期 |
1.2萬 |
|
4 |
簡帛醫書文獻用字考據與古籍整理研究 |
楊艷輝 張顯成 |
論文 |
《東南學術》2014年2期 |
0.8萬 |
|
5 |
簡帛醫書所見“仆累”辨析 |
楊艷輝 張顯成 |
論文 |
《江海學刊》2014年3期 |
0.7萬 |
|
6 |
周家台秦簡《病方及其他》釋讀補正兩則 |
楊艷輝 張顯成 |
論文 |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4年3期 |
0.8萬 |
|
7 |
出土醫書資料對醫古文文字教學的作用探討 |
周祖亮 |
論文 |
《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年3期 |
1.2萬 |
|
8 |
試論帛書《五十二病方》的方藥淵源與傳承 |
周祖亮 |
論文 |
《時珍國醫國藥》2013年1期 |
1.0萬 |
|
9 |
簡帛醫籍動植物類疑難藥名例考 |
論文 |
《農業考古》2013年4期 |
1.0萬 |
|
|
10 |
馬王堆簡帛外治法文獻語詞新釋 |
張本瑞 張如青 |
|
《中醫文獻雜志》2013年3期 |
0.8萬 |
|
11 |
簡帛醫藥文獻詞匯學研究綜論 |
論文 |
《時珍國醫國藥》2012年4期 |
1.0萬 |
|
|
12 |
《五十二病方》中的急症救治方法舉例 |
張本瑞 丁 媛 張如青 |
|
《中國中醫急症》2013年9期 |
1.2萬 |
|
13 |
從簡帛醫籍看藥學詞語的時代特征 |
論文 |
《長江學術》2012年4期 |
1.0萬 |
|
|
14 |
論出土簡帛文獻中的病因思想 |
丁 媛 張如青 |
論文 |
丁媛,張如青 |
1.2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