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各子課題已全面展開研究,特別是第一個子課題“潛在經濟增長率的理論分析與測算方法研究”,總體上已基本完成﹔第二子課題“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計算及其趨勢變化與預測”已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同時進行研究,目前正在進行中﹔第三個子課題“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測算體系下生產要素結構轉換路徑研究”,因需要前兩個子課題的某些結論,今年年初剛開始研究﹔第四子課題“我國經濟結構變遷與潛在經濟增長的結構轉換路徑研究”,已完成三大產業之間的結構關系研究,正在進行產業細化的結構轉換與經濟波動及增長之間的關系問題研究﹔第五個子課題“基於潛在經濟增長率的經濟政策調控目標選擇與措施有效性研究”,正在進行深入研究的准備工作,具體進展要稍滯后於前四個子課題一點,因為最后一個子課題要在前面四個子課題研究的結果基礎上進行。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目前所需的調查研究,資料收集和數據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小型交流研討會舉辦過三次,七月中旬將召開一次中型的專題研討會。與會人員撤了課題組的全體成員,還將邀請校內外專家10余人參會,試圖通過此次會議對遇到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統一認識。現已完成論文6篇,其中,2篇已發表,2篇已被錄用待發表,還有2篇正在審稿中﹔目前已完成研究報告和建議四篇,尚在遞送中﹔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專利投稿兩篇,正在審稿中。
二、研究成果情況
代表性成果簡介:
1、張屹山、陳默、張鶴:“國債發行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動態彈性分析—基於可變參數模型的實証研究”,《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第2期。
① 基本內容和主要觀點:
本文採用基於狀態空間方程的可變參數模型對我國1981—2011年間的國債發行對城鄉居民消費影響的動態彈性進行了實証檢驗。結果表明:我國國債發行對於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不顯著。對於城鎮居民而言,長期來看國債發行對其有正向的引致效應﹔但從短期看,國債發行量的迅速增加對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產生了一定的負向替代效應。彈性系數的變化趨勢表明,我國國債發行對於城鎮居民消費的影響程度不大且出現階段性減小的趨勢。接下來的基於可變系數的面板數據模型檢驗解釋了其中原因,即我國國債發行僅對城鎮居民中收入最高群體的消費產生了顯著的正向引致效應,而對大多數群體的消費影響很小。因此,為了刺激居民消費需求以擴大內需,應該改變原有的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的國債發行方式,盡量避免國債發行規模的劇烈變化對消費產生負面影響。
② 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
本文對國債發行對於居民消費的影響進行了理論分析,把這種影響概括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直接影響中的核心問題是國債在居民的預算約束中是作為淨財富存在還是作為預期的未來稅收而存在。而間接影響方面傳導路徑較為復雜,影響因素較多,擠入和擠出效應可能相伴交織產生,其最終的影響也取決於兩種效應綜合作用的結果,接下來的基於可變參數模型的實証檢驗結果與理論分析完全吻合。
通過分析我國居民參與國債購買及持有的具體情況,發現國債發行的大部分還是由城鎮居民購買了,所以,實証檢驗結果中國債發行對於農村居民消費影響不顯著符合我國國情,而對於我國城鎮居民,由於受到文化水平、思想觀念等方面的限制,持有國債的行為應該符合非理性預期的情況,即視國債為淨財富。
2、趙昕東、王勇:“基於過剩產能的產業結構調整路徑研究—以福建省七個行業為例”,《學習與探索》,2014年第10期﹔
①基本內容和主要觀點:
產業結構調整的難點是確定調整的路徑,本文將產能過剩程度作為產業結構合理程度的度量,通過估算不同行業的產能過剩程度找出產業結構調整路徑。本文採用1978-2012年福建省7個行業的年度數據,分別建立狀態空間模型估計各個行業的產出缺口變動情況,通過各行業的產出缺口反映該行業產能過剩程度。
②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
比較分析福建省七個行業的產出缺口得出以下結論:房地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傳統生產性服務業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傳統行業產能略有過剩,而金融業是唯一供不應求需要大力發展的行業。本文給出了福建省產業結構調整的路徑和對策。
3、沈利生、喬紅芳,“重估中國的資本存量:1952-2012”,《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4年第8期。
①基本內容和主要觀點:
利用永續盤存法估算資本存量時,折舊率是一個重要而又敏感的參數。本文利用歷年固定資本形成額來估算資本存量,估算過程不同於把第1年作為起點年的常見做法,而是把起點年定在有第一個投入產出表年份的1987年,向前反推過去年份、向后遞推以后年份,同時估算折舊率和資本存量。由於有10個投入產出表年份的折舊額數據作為校准點,確保了估算得到各年折舊率和資本存量的准確性。
②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
本文的貢獻是從理論上推導了折舊率與資本產出比、固定資本形成率、經濟增長率之間的關系。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國債發行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動態彈性分析—基於可變參數模型的實証研究 |
張屹山、陳默、張鶴 |
論文 |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第2期 |
6400字 |
無 |
2 |
關於我國存款准備金調控模式的再構建—基於電子支付視角的再探討 |
張屹山、周鵬博 |
論文 |
《金融發展評論》﹔2013年第7期 |
8400字 |
無 |
3 |
基於過剩產能的產業結構調整路徑研究—以福建省七個行業為例 |
趙昕東、王勇 |
論文 |
《學習與探索》﹔2014年第10期 |
4500字 |
無 |
4 |
重估中國的資本存量:1952-2012 |
沈利生、喬紅芳 |
論文 |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4年第8期 |
9000字 |
無 |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