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演化機理及應對決策研究”中期檢查情況

2015年07月27日17:03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本項目自2013年3月在四川省社科聯主持下召開“開題報告會”以來,按研究計劃順利開展。在項目首席專家徐玖平教授的帶動和推動下,各子課題組迄今已完成了包括調研、學術交流、研究論文及成果推廣等大部分預期研究任務,基本能保証如期完成課題研究工作。

完成了研究准備工作,落實分工,組織原則等,並與子課題負責人簽訂了責任書,制定了詳細的研究目標,以及定期召開研討會的規章制度。完成了項目理論研究,對項目研究背景和重要概念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撰寫了社會風險定義的研究論文﹔創新了文獻研究方法,完成了文獻收集、整理和文獻分析的工作,並以文獻綜述的方式撰寫成研究論文。完成了調研方案設計,開展了社會調研並收集整理了調研資料,撰寫了研究報告和召開了課題組專題研討會,對調研情況進行了總結和專題研究設計。除針對汶川地震和蘆山地震災區的廣泛調研以外,項目團隊在項目計劃指導下通過以往調研數據完成了相關理論研究,並在SSCI、SCI、CSSCI檢索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

(二)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總體框架由理論基礎-演化機理-應對決策三個部分構成,課題研究按照“總-分-總”思路進行。具體從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理論基礎和演化系統的研究到探尋演化機理,並據此探索了與演化機理相關的社會風險應對決策。整個課題的研究是從理論基礎研究到實踐應用的逐步推進。

子課題一。根據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理論的構建,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演化為社會危機的主要模式,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演化為社會危機的總體路徑、演化路徑的系統特征等關鍵問題,從理論建構、演化模式、演化路徑和系統復雜性四方面展開了研究,從社會風險理論系統、社會風險結構系統兩方面,研究了社會風險理論體系的建構﹔探索了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演化的縱向鏈式發展、橫向網狀伸展、立向高低起伏模式。通過對社會風險生成的多源路徑,社會風險向社會危機的演化,社會風險演化全程多路徑復雜演化的分析,構建了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演化路徑系統。

子課題二。根據重特大災害直接引發社會沖突的觸發問題和間接刺激社會沖突激化,社會沖突激化的典型傳導路徑(空間)、傳播速度(時間)及其風險突變的演化機理,社會沖突激化導致社會危機的測度分析方法、測度模型設計的關鍵問題,本課題主要研究了重特大災害引發社會沖突的動因、觸發機理和交互機理,分析社會沖突激化的傳導路徑和傳播速度,探究社會沖突激化導致風險突變的機制和測度分析。探析了重特大災害引發社會沖突激化的根源,探究了社會沖突激化的傳導路徑及傳播速度,研究了:社會沖突激化導致風險突變的機制。

子課題三。根據復雜背景下社會秩序失序因子識別,重特大災害引發社會秩序無序的動因,社會秩序破壞擴展方式及社會秩序破壞突變路徑,社會秩序破壞的疊加效應及其動態演化等問題,本課題主要研究了在不確定的條件下,社會秩序從失范到失序、直至無序的社會危機狀態的全過程。探索了重特大災害對社會秩序沖擊的因子,主推動力及脆弱性分析﹔從破壞擴展方式,突變類型和臨界狀態幾方面探究了社會秩序破壞的網狀擴展﹔研究了社會秩序破壞的結構演變。

子課題四。根據不確定環境下重特大災害威脅社會穩定的關鍵因素識別,重特大災害生成社會穩定失衡的動因構成,社會穩定由“受到沖擊-逐步失調-徹底動搖”的動態演化過程等關鍵問題。本課題的主要研究了在不確定的條件下,社會穩定動態平衡狀態從受到沖擊直至完全失衡的社會危機狀態的全過程。探索了重特大災害對社會結構動態平衡狀態的沖擊﹔分析了社會結構運行過程對重特大災害障礙的抵抗機理﹔研究了社會結構失衡及其功能失調的耦合激化演化機理。

子課題五。根據不同情景下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應對處置深度的合理判斷,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要素的全過程控制應對決策方案等問題,本課題主要從科學合理的指導思想、處置深度的客觀評估、模式化的靈活應對探究了社會風險綜合應對決策主旨﹔以風險狀況信息採集與分析,風險類別系統定位與識別和變化階段與演進趨勢預估形成了災害社會風險應對決策支撐﹔最后從事前預警監測能力的提升方案的制定,事中風險應急處置的決策制定和事后承災體心理救助的實踐研究研究了災害社會風險全過程控制。

(三)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本課題主要採取了問卷普查的方式,輔以文獻調查。

問卷調查在四川省內展開,覆蓋汶川、蘆山地震區共計23個市縣。問卷調查自2014年1月初開始至月底結束。樣本市縣的抽取按照“重點為主,其他補充”的原則,選擇汶川地震區10個極重災區和蘆山地震區極重災區蘆山縣,並在汶川地震區的41個重災縣和蘆山地震區的11個重災縣名單列表中隨機挑選13個市縣。除去重復的市縣,共構成23個樣本市縣。問卷回收比例:23市縣中回收23縣,回收率達到100%﹔2200份問卷有效回收2000份,回收率達到90.91%﹔問卷總信息量,每份問卷214個問題,1206個答案,有效問卷總計可供分析的數據約2411500條。問卷數據處理分別在統計軟件SPSS(16.0版)和通過Oracle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電子表格(Excel)作為輔助的數據處理工具,採用的統計方法有描述統計、參數統計和非參數統計三大類。描述統計包括頻數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等。參數統計包括方差分析、相關分析、聚類分析等,非參數分析包括卡方檢驗、配對樣本T檢驗等。

創新了文獻研究方法。在文獻情報學相關理論基礎上,創造性的將文獻數據庫(Web of Science) 與文獻管理工具(軟件Noteexpress) 及網絡分析工具 (軟件 NodeXL) 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權威數據庫提供的海量信息,高效地完成了文獻的檢索、整理和分析工作。在對文獻進行綜合集成分析的基礎上,先后完成了災害社會風險文獻綜述研究,自然災害社會沖突風險的文獻綜述研究和自然災害社會穩定風險的綜述研究。目前三篇文獻綜述研究論文均投稿到風險領域和災害領域的國際權威期刊。

一方面,課題組定期就課題進展召開廣泛而深入的討論會。另一方面,先后邀請了中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唐錫晉﹔中科院社會與工程心理學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二平﹔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光亞﹔日本模糊邏輯研究所Mitsuo Gen (玄光男) 教授﹔日本神戶商科大學(Kobe University of Commerce) Naoki Katoh教授等學者到校針對綜合集成的系統方法、風險社會困境問題、群體偏好的集總和多目標支付、風險背景下的大數據決策等問題進行了學術交流。由徐玖平教授主辦的第七屆管理科學與工程管理國際會議(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上與國內外學者就災害社會風險問題進行了廣泛地交流。

(四)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的基金的資助下,經過一年半的不懈努力,課題組完成了既定的階段性目標:刊發1份政協信息專報、1份九三中央專報,提交2份重要成果專報及多份政策建議,發表了30余篇高質量學術論文。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領域的研究。

政策建議《關於提高農村住房抗震能力的建議》,被“九三中央專報” 2013年第23期(總第1567期)刊發,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張高麗同志的肯定批示。政策建議《提高地震應急通信能力減少人員傷亡》,被“政協信息專報” 2013年第23期(總第1567期)刊發,獲得中央政治局委員汪洋同志的肯定批示。課題組提交的重要成果專報《關於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幾點建議》(2013年第3期,總第265期)、《深入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強力推進蘆山地震災區新型城鎮化建設》(2013年第8期,總第270期),得到省委書記王東明同志的肯定批示。

項目開題后不久,4•20蘆山地震即發生,項目負責人徐玖平教授在震后第一時間親自率領研究團隊奔赴災區調研,並即刻成立了蘆山地震災后社會風險研究小組。研究小組展開了一系列調研,舉辦了多次研討會,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討論,先后提交了多份政策建議。針對災區社會亞穩定的特征以及可能出現的風險狀況,提出了《從社會亞穩定狀態控制入手防范災區社會風險》,並發表於2013年5月10日的《中國社會科學報》。有關災害社會風險的研究成果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項目負責人徐玖平先后接受了光明日報、中國企業報、四川日報、天府早報的採訪,並被新浪、騰訊等多家媒體轉載。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進展情況。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1.基本內容

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系統理論研究。利用文獻法對現有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相關理論進行梳理,厘清各社會風險系統理論論述及相互關系,運用這些理論解釋社會風險系統結構,系統考察社會風險演化的主要模式,基於系統理論研究社會風險演化的路徑體系。

社會風險演化機理研究。結合第一部分的研究,本部分就課題核心概念演化機理開展研究。研究社會沖突激化、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失衡演化為社會危機的機理。

(1)重特大災害社會沖突激化演化機理分析。從重特大災害引發社會沖突激化的根源、社會沖突激化傳導路徑及傳播規律、社會沖突激化的時空結構突變機制和社會沖突激化導致社會危機的測度四個方面開展研究,在此基礎上對新疆烏魯木齊7•5打砸搶燒事件開展案例研究。

(2)重特大災害社會秩序破壞演化機理分析。針對已有研究的模糊化現狀,本研究將按照階段和層次開展研究,搭建起綜融社會秩序沖擊、社會秩序破壞擴展、社會秩序破壞主體要素互動和社會秩序破壞的疊加效應的機理性研究框架體系,最后結合2003年SARS疫情的案例進行實証研究。

(3)重特大災害社會穩定失衡演化機理分析。探尋重特大災害威脅社會穩定的關鍵因素和社會風險失衡的生成機理,厘清與社會穩定相關的社會風險源的內部規律,分析社會結構的動態平衡特征以及社會穩定在受到重特大災害沖擊后的失衡演變機理,在此基礎上結合2008年汶川大地震對區域社會穩定造成威脅的案例開展研究。

通過對社會風險系統理論的梳理以及從三個維度對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的研究,全面探索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的綜合性演化機理體系,為進一步從應對決策層面防控重特大社會風險指明方向。在理論基礎和演化機理的闡釋的基礎上,將針對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應對決策開展研究。

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應對決策。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應對決策的指導思想,並據此制定應對決策的實踐理念和原則,進一步深入分析風險管理系統特性,提出增強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應對效力的基本構想,結合“沖突激化、秩序破壞、穩定失衡”的風險演化機理研究,運用綜合集成理論與系統工程方法提出富有針對性、實效性、操作性的綜合應對決策。

2.主要觀點

災害是誘因。重特大災害本身不是社會風險,它只是一個誘因。它一方面可以導致新的社會矛盾和不和諧因素的產生,另一方面又極易激起各個領域積壓的社會矛盾,從而引發社會風險。

風險是必然。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是必然存在的,害怕風險,不如面對風險,風險有大有小、且可防可控。

風險藏機遇。沖突激化不可怕,激化暴露問題,可構筑新和諧﹔秩序破壞不可怕,打破舊規則,可達到新秩序﹔穩定失衡不可怕,失衡到非均衡,可重塑新均衡。

演化有規律。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具有“一生成,三狀態,一演化”的系統特征,呈現“生成-傳導-激化-轉化”的演化規律,符合“縱向伸展、橫向擴展、縱橫起伏”的演化路徑。

路徑是關鍵。應對社會風險的關鍵是准確判斷風險類別、把握發展規律、切斷關鍵路徑。

應對須系統。重特大災害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風險演化的機理。不知道演化機理雖然可怕,更可怕的是沒有應對策略。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的應對決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實施全過程“趨勢研判、風險控制、評估優化”。

3.學術價值

成果的學術價值體現在豐富理論、創新方法、擴展領域等幾個方面。

(1)豐富我國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理論

本研究以重特大災害類型為切入點,對其引發的社會沖突激化、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威脅到社會危機的演化機理進行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演化機制理論體系,從而對我國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進行全面理論詮釋。

(2)創新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應對決策方法

本成果在過去純粹自然或者客觀世界量化法基礎上,提出災害因素為社會感知方法,即將重特大災害作為非常規要素加入到正常社會運作當中,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災害風險類別識別、程度評估、風險全過程控制以及體系評估優化的方法。

(3)開拓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的跨學科研究新領域

通過引入社會風險,成功搭建了兩者之間的橋梁,將促成與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有關的其他新興學科融合﹔將自然科學中不斷發生的問題引入到社會科學,以社會風險為立題點,成功地解決了通常研究中文理不相通的問題。通過學科融合,拓展跨學科的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防控研究新領域。

4.社會價值

成果的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從應對災害多發期的需要、實現順利轉型的需要和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保障等方面。

(1)研究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演化應對決策是應對災害多發期的必然要求

本研究以構建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的基礎理論研究為起點,在研究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演化機理的基礎上,提出科學合理有效的應對決策為目的的系統研究,對於應對當前災害多發期具有重大意義。

(2)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演化及應對決策的研究是順利實現轉型的需要

將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演化及應對決策作為擬解決的關鍵問題立項,研究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的演化機理、構建應對決策體系,對於我國順利實現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3)有效控制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保障

對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進行系統而全面的分析研究,制定社會風險應對政策,對於實現和維護災后社會穩定發展具有現實的指導價值和社會意義。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二)階段性成果清單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關於提高農村住房抗震能力的建議

徐玖平

政策

建議

九三中央專報,

2013年25號

3500

張高麗批示

2

提高地震應急通信能力減少人員傷亡

徐玖平

政策

建議

政協信息專報,

2013年第23期

2500

報送汪洋

3

深入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強力推進蘆山地震災區新型城鎮化建設

徐玖平

政策

建議

重要成果專報,2013年第8期/四川大學專題直報

2500

王東明批示

4

關於蘆山地震災區“新四化”建設的建議

徐玖平

政策

建議

四川大學專題直報

2500

王東明批示

5

關於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幾點建議

徐玖平

政策

建議

重要成果專報,

2013年第3期

2500

 

6

從社會亞穩定狀態控制入手防范災區社會風險

徐玖平

盧  毅

研究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3年

1500

權威刊物

7

群體性事件的心理演化機制

王二平

研究論文

人民論壇, 2013, 421: 64-65

3000

權威刊物

8

鏟除滋生謠言的土壤

王二平

研究論文

求是, 2013, 607: 53-54

3000

權威刊物

9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ymptom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mong Wenchuan earthquake survivors: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趙長軼

吳志彬

徐玖平

研究

論文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013, 22(4): 733–743

6000

SSCI

10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severity among survivors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徐玖平

莫麗雯

吳志彬

研究

論文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Journal. 2013, 49 (6): 847-856

6000

SSCI

1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national counterpart aid model for post-disaster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s a case

徐玖平

盧  毅

研究

論文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2013, 22(1): 76-93

8000

SSCI

12

NGOs collaboration for community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盧  毅

徐玖平

研究

論文

Disasters Journal (in press)

8000

SSCI

13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Modeling the Economy- Society- Ecology System in Urbanization Process

劉雲強

徐玖平

羅華偉

研究

論文

Sustainability, 20142014, 6: 1946-1972

8000

SSCI

14

Work satisfaction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one year after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perceived stress as a moderating factor

徐玖平

吳  瑋

研究

論文

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 2014, 28 (3): 206-211

4000

SSCI

15

Mental health service use one year after China 5.12 earthquake: relationship with PTSD among survivors

徐玖平

鄧彥斐

研究

論文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2013, 22(6): 509-518

6000

SSCI

16

Resilience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Wenchuan earthquake survivo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ocial support

徐玖平

歐李梅

研究

論文

Public Health, DOI: 10. 1016/j.puhe. 2014. 03. 002

6000

SSCI

17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among adult survivor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fter 1 year: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靳宇倡

徐玖平

研究

論文

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 2014, 28(1): 67-73

5000

SSC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post traumatic growth: gender differences in PTG and PTSD subgroups

靳宇倡

徐玖平

研究

論文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DOI: 10.1007/s00127-014-0865 -5

5000

SSCI

18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mong adult survivors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吳志彬

徐玖平

何莉莉

研究

論文

BMC Psychiatry 2014, 14:126

7000

SSCI

19

The State's Role and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狄增如

研究論文

Economic Modelling, 2014(39): 71-81

7000

SSCI

20

Humanity Faces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Risks: Large Dams Built in Earthquake Belts

徐玖平

盧  毅

研究

論文

Disaster Advances. 2013, 6(6): 4-8

3000

SCI

21

An economic loss assessment framework of a region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劉主軍

徐玖平

研究

論文

Disaster Advances. 2013, 6(5): 69-77

6000

SCI

22

Counterpart assistance: 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post-wenchuan earthquake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徐玖平

盧  毅

研究

論文

Disaster Advances. 2013, 6(2): 58-65

5000

SCI

23

The post-earthquake economic resilience on system perspective

徐玖平

劉主軍

研究

論文

Disaster Advances, 2013, 6(7): 39-45

5000

SCI

24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atterns and application

劉主軍

徐玖平

研究

論文

Natural Hazards, 2013, 68(2): 809-835

9000

SCI

25

The progress of emergency response and rescue in Chin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enchuan and Lushan earthquakes

盧 毅

徐玖平

研究

論文

Natural Hazards, DOI: 10.1007/s11069 -014 -1191-7

9000

SCI

26

Coping strategies as a mediator of posttraumatic growth among adult survivor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何莉莉

徐玖平

吳志彬

研究

論文

PLOS ONE, DOI: 10.1371/journ al.pone.0079045

6000

SCI

27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 empirical study with adult survivors of Wenchuan earthquake

徐玖平

魏  瑩

研究

論文

PLOS ONE, DOI: 10.1371/journal.pone.0084164

6000

SCI

28

The psychology and well-being of adult survivors after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何  源

徐玖平

研究

論文

Disaster Advances, 2013, 6(9): 55-62

6000

SCI

29

Identifying and Characterizing Key Nodes among Communities Based on Electrical-Circuit Networks.

狄增如

研究

論文

PLoS ONE 9(6): e97021. doi:10.1371/journal.pone.0097021

6000

SCI

30

大型水利水電在建項目非常規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統籌模式

徐玖平

姜曼麗

盧  毅

研究

論文

系統管理學報, 2013, 22 (5): 695-714

12000

CSSCI

31

地震災害救援中的信息公平問題研究

楊  力

姚樂野

研究

論文

情報科學 (in press)

6000

CSSCI

32

重特大災害應急決策的快速響應情報體系協同聯動機制研究

袁  莉

楊巧雲

研究

論文

四川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 (3): 116-124

7000

CSSCI

33

非結構性減災視域下中印兩國自然災害管理比較研究

林  曦

姚樂野

研究

論文

天府新論, 2013, (6): 90-95

6000

CSSCI

34

震后心理恢復的生態模式

靳宇倡

徐玖平

研究

論文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3, (10): 87-91

5000

CSSCI

35

論學校中的創傷教育

靳宇倡

徐玖平

研究

論文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3, 33 (18): 40-41, 57

3000

CSSCI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張文卓(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