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0日,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激進化研究國際中心主任約翰·比尤(JohnBew)應美國國會圖書館之邀作主題為“真正的現實政治:歷史”(RealRealpolitik:History)的講座。
在英語中,“現實政治”是一個外來詞,它雖然被頻繁使用,但人們對其真正含義了解不深。比尤主要從歷史角度來闡釋現實政治的內涵與實踐,期望幫助人們更深刻地理解現代政治的發展軌跡。
重新發現“真正的現實政治”
當人們談論現實政治的淵源時,通常會追溯到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對此,比尤並不贊同。他認為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談論《君主論》有時不免老生常談。要深入理解現實政治的內涵,需要探究《君主論》出版至今的歷史,而不是隻盯著《君主論》的文本。
比尤介紹說,其實,1853年創造“現實政治”一詞的德國記者路德維希·奧古斯特·馮·羅朝 (LudwigAu-gustvonRochau)本人對政治理論並沒多大興趣,他更感興趣的是“現實世界”中的各種事件。羅朝篤信啟蒙運動,想達到一些自由主義的目的,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議會制政府等。但羅朝認識到,自由主義者要達成上述目標必須精明,善於妥協,理解權力的本質,由此成為“扮現實主義鬼臉的自由主義者”。
比尤進一步表示,這很像近代美國外交政策的困境,因此 “真正的現實政治”需要重新發現。
現實主義基於對理想主義的批評
現實主義是該講座的重要內容之一。比尤認為,現實主義是從西方自由主義的內部爭論中產生的,“現實主義者”的很多觀點是對西方“理想主義”的批評,而不是一種觀察國際事務的創新方式。經過幾次轉化之后,現實主義似乎在自己主張的立場上敗下陣來,未提供一種觀察權力基礎和其他國家之行為的洞見。於是,美國的現實主義總是將自己界定為反對伍德羅·威爾遜等理想主義者的思想。此外,19世紀的首批“現實政治家們”將政治視為創造可能性的藝術,它是一種觀察權力、國家、社會的新方式。
比尤表示,與二戰后初期摩根索和凱南等人不同,今天的現實主義者試圖影響和引導政治家。但如今,許多國際關系理論,尤其是現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研究遠離實際,變得十分抽象。它不但丟掉歷史基礎,也失去現實根基。他認為,這不單單是現實主義的問題,也與學術界的發展有關系。當今國際關系領域的許多研究似乎更關心對 “學術領域”的貢獻,而不是對“世界”的貢獻。
自由主義與現實主義並非總能匹配
針對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比尤告訴本報記者,他相信奧巴馬在有意識地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現實主義總統。奧巴馬接受諾貝爾和平獎時的講話試圖闡發一種自由現實主義的世界觀,實質是想表達自己不是一個天真的理想主義者。他想把自己塑造成反對小布什的人。但比尤認為,自由主義與現實主義並非總能匹配。
該講座是國會圖書館舉辦的“現實政治的回歸:探究英美外交政策”(TheReturnofRealpolitik:AWindowintotheSoulofAnglo-AmericanForeignPolicy)系列講座之一,該系列講座旨在透過現實政治棱鏡,集中探討英美外交政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