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古代民族志文獻整理與研究”中期檢查情況

2015年07月23日14:44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項目擬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堅持民族平等和實事求是的原則,綜合利用歷史學、民族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對中國古代多語種民族志文獻進行整理和研究。

本項目2012年10月立項后,首先按照有關規定完成了項目啟動工作。項目組在充分准備的基礎上,於2013年1月中旬召開了項目開題論証會,對項目的整體設計思路及其內容、特點、任務、目標、計劃、子課題的設置與研究重點等進行了充分論証,廣泛聽取了與會專家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目標和工作重點,完善了研究計劃。

按照項目設計書和研究計劃,本項目研究工作從以下四個層面展開:

(1)最廣泛地搜集和佔有民族志文獻資料,通過對多語種民族志文獻資料的挖掘、爬梳,廣泛地佔有資料。在此基礎上,對文獻資料進行整理、研究,去偽存真,分門別類。

(2)對重要民族志文獻進行專題研究,進行必要的校訂、注釋﹔對非漢文民族志文獻進行校勘、翻譯、注釋。同時注意不同語境下各種史料的審音、對勘,從而為民族史的深入研究奠定堅實的史料基礎。同時,對史料追源辨流,理清文獻的歷史繼承與發展,從而揭示出內在發展的脈絡與規律。

(3)集中力量對中國傳統民族志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主要階段、主要內容和主要問題,包括民族志描述者的觀念、思想及描寫的動機以及所處的時空背景,進行專題的深入探討,從而探討出民族志文獻書寫的演變軌跡、發展趨勢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4)從基礎文獻入手,加強中華民族整體認同與國家認同的研究。通過對多語種民族志文獻的勘比研究,揭示出歷史上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客觀事實,以及反映在民族志文獻書寫中的中華民族整體認同和國家認同意識,加強了中華民族整體觀念,揭露海內外敵對勢力和民族分裂分子的歷史謊言,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

本項目前兩年的工作重點是資料的調查、搜集,包括民族志文獻資料的搜集和相關研究資料的搜集。圍繞資料的搜集,對一些基礎性的重要民族志文獻進行專題研究。另外,其他兩個層面的研究也逐漸展開。但現階段的工作重心是搜集資料,主要是對國內所藏民族志文獻資料的搜集。

本項目下設三個子課題:漢語文民族志文獻整理與研究、少數民族語文民族志文獻整理與研究、穆斯林語語文民族志文獻整理與研究。其中穆斯林語民族志文獻是指用波斯語、阿拉伯語、察合台語(維吾爾等中亞突厥語民族伊斯蘭化以后共同使用的書面語)等語文書寫的民族志文獻資料。這些穆斯林文獻既有我國少數民族所書寫,也有境外穆斯林所書寫,由於它們都是用穆斯林語言所書寫,且在書寫傳統方面也自成一體,故稱為穆斯林文獻。這三個子課題的研究對象基本上涵蓋了中國古代民族志文獻。

三個子課題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密不可分。

(一)漢語文民族志文獻整理與研究

在中國古代民族志文獻中,漢語民族志文獻是古代民族史研究中運用最為廣泛、內容最為豐富的一個類別。但在長期的研究中,除了正史“四裔傳”和歷代官修的大型志書、類書中具有民族志要素的文獻整理、研究較為充分之外,以各種不同形式呈現的區域民族志文獻的整理與解讀則尚有很大的學術空間。本子課題由管彥波主持。按照項目計劃,本子課題自立項以來,主要進行了民族志資料的搜集和整理,積累了大量寶貴的民族志資料。在此基礎上,還對一些重要的資料進行了專題研究,把民族志文獻的研究,置於中國民族的宏觀歷史發展背景中,從縱向上考察各個不同歷史階段民族志的發展特點,進而把民族志研究與中華民族形成發展研究結合起來,發表了一系列相關學術論文等階段性成果。

(二)邊疆少數民族語民族志文獻整理與研究

邊疆少數民族語言文獻指我國境內各民族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下來的文獻,根據文獻自身的情況及課題組成員的專業方向,我們將研究的重點放在蒙古語、藏語、西夏語、滿語文獻方面,並兼及突厥語、梵語等語言文獻。本子課題由烏蘭主持,題組成員來自於不同的民族,對多種民族語言文獻均有專業的解讀能力和豐富的經驗,並能同時運用多種文獻語言進行對比、綜合研究。有多名成員長期從事民族語言文獻的翻譯和研究工作,具有國際先進的研究水准,出版過高水平的民族文獻整理成果。立項以來,課題組主要是對文獻資料的搜集,重點是中古以降的蒙、藏、西夏、突厥等多語言民族志文獻,同時與其他兩個子課題組合作,對漢、波斯、阿拉伯等語言文獻也加以利用,對民族志文獻及具有民族志性質的史料進行詳細的、富於學術研究意義的注釋,並在此基礎上對之進行整理研究。

(三)穆斯林語文民族志文獻整理與研究

在中國古代民族志文獻中,以波斯語、阿拉伯語和察合台語書寫的文獻佔有很大比重。由於這些語言為穆斯林所使用,故稱為穆斯林文獻。在這些穆斯林文獻中,保存著非常豐富的中國古代民族志資料,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本子課題負責人由首席專家兼任,課題組成員為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新疆大學、新疆民委古籍辦的相關專家。立項以來,本子課題組主要是對穆斯林語文民族志文獻資料的調查、搜集,重點是對波斯文、察合台文文獻的搜集,並在基礎上進行了專題研究:

1.波斯文《史集•部族志》的整理與研究。《史集•部族志》記述了遼金元時期蒙古高原上各民族各部落的情況,是研究中古時期北方民族形成、分化、發展歷程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史料之一,彌補了漢文史料對10至13世紀這一地區記載的貧乏﹔有關蒙古興起和早期歷史的記載,也遠較漢文史料詳細,是古代民族志書中最重要的文獻之一。立項以來,搜集了該文獻的多種波斯文版本,並組織了“波斯語民族志文獻研讀班”,在京項目組成員進行每周一次的研討班,對該著作進行整理與研究,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此外,還對其他波斯文民族志文獻進行了研究和整理工作。

2. 察合台語民族志文獻研究。察合台語是維吾爾族等西北少數民族曾經使用的書面語言,產生了大量寶貴的文獻,裡面不乏民族志性質的文獻。立項以來,項目組在積極致力於察合台語民族志文獻調查、搜集的同時,組織了“察合台語文民族志文獻研讀班”,在京項目組部分成員每周一次進行集中研讀。目前正在對察合台語重要民族志文獻《和卓傳》進行專題研究。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一)調查研究與資料收集

本項目是對民族志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因此民族志文獻資料的搜集是本項目工作的基礎,而已有相關研究文獻則是本頂目研究的必備參考。因此文獻資料的調查與搜集對本項目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立項以來,項目組最主要的工作也是對資料的搜集和整理。截至目前,主要是對國內特別是北京所藏民族志文獻及其相關研究資料的搜集。

(二)舉辦或參加會議

1.2013年初結合本項目的開題論証會,項目組召開了“多語種民族志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工作會議,討論了具體研究計劃、重點研究內容、研究理論與方法及注意事項等問題。

2.2013年11月本項目召開了“多語種民族志文獻與中國民族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就相關理論問題與重點熱點課題進行了深入廣泛的探討,促進了本項目的深入進行。

3.2012年11月,參加澳門大學、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主辦的“中國中古北方民族、宗教、藝術高層國際學術論壇”。

4.2013年3月,參加了由復旦大學高等研究院組織召開的“民族與國家認同關鍵詞研究研討會”。

5.2013年6月,在呼和浩特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蒙古族族源與元代帝陵研究》研討會。

6.2013年7月,參加了吉林大學“中國古代邊疆問題研討會”。

7.2013年10月,組織並參加中國民族史學會第8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6次學術研討會。

8.2013年11月,參加了由北京大學組織召開的“波斯文文獻與蒙元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9.2013年11月,參加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中心“中國邊疆學高層論壇”。

10.2013年11月,參加廣西民族大學“多學科視野下的西南民族論壇”。

11.2013年12月,參加了由中國社科院主辦的“《華夷譯語》和西夏字符國際學術研討會”。

12.2014年1月,參加了在德國波恩舉辦的‘Chinese and Asian Geographical and Cartographical Views on Central Asi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Bonn, 2014-1。

13.2014年3月,參加了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文化研究會議。

14.2014年5月,參加了德國波恩大學Commerce And Communities:Social Status And The Exchange Of Goods In Tibetan Societies, 5–6 May 2014, A Conference Of The Franco-German Project Shts“Social History Of Tibetan Societies, 17th To 20th Centuries", 53175 Bonn。

15.2014年5月,參加了日本滿族史學會第29屆年會。

16.2014年5月,參加了德國波恩大學‘Die Mandschurei in Vergangenheit und Gegenwart’, University of Bonn, 2014-5。

(三)加強與國內外相關學者與學術機構的合作與交流,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

1.2014年5-6月,首席專家劉正寅研究員應邀赴德、法、奧、捷等國進行學術交流,並搜集歐洲所藏中國古代穆斯林語文民族志文獻資料。

2.2014年1-7月,子課題負責人烏蘭研究員應邀到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3. 2012年10月邀請德國波恩大學教授Prof. Dr. Ralph Kauz來本所進行學術交流,並作題為“關於波斯語文獻《中國紀行》的幾個問題”的報告。

4.2013年7月,邀請哈薩克斯坦教育與科學部巴哈提教授研究來本所進行學術交流。

5.2014年4月,邀請哈薩克斯坦國際欽察研究所所長庫麥科夫教授來所進行學術交流,並作題為“中古時期關於中國的穆斯林語民族志文獻與前蘇聯及獨聯體國家的整理與研究”。

(四)為保証本項目的順利進行,項目組成立了由首席專家、子課題負責人及本所項目組成員組成的工作組,堅持每月召開一次“民族志文獻與民族史研究”工作會議,檢查、督促項目的進展。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採用情況等)

利用學術交流平台進行本項目研究的推介,曾就本項目的研究及進展情況、研究成果與心得作過兩場專題報告會,並曾在多種場合宣傳、介紹本項目的研究進展情況與業已取得的成果。

注意利用媒體宣傳本項目及其所取得的階段成果,接受過《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民族報》的採訪。

利用互聯網技術推介本項目的學術活動與研究成果,利用專業網站、博客、微博、微信、QQ群等多種宣傳形式及時發布研究動態與學術成果。

二、研究成果情況

1.《〈史集•部族志•乞兒吉思部〉研究》,載《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1期。

2.《〈史集•部族志〉巴兒忽惕諸部研究》,載《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26輯,2013年。

波斯文史著《史集》(Jāmiʿ al-Tavārīkh)之《部族志》記述了蒙元時期蒙古高原上各民族各部落的情況,是研究中古時期北方民族形成、分化、發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史料之一。其中《乞兒吉思部》、《巴兒忽惕、豁裡、脫額列思諸部》兩篇記錄了這一時期乞兒吉思及其周邊諸族、貝加爾湖地區諸部族的情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上述兩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該著蘇聯波斯文集校本,將《部族志》的《乞兒吉思部》和《巴兒忽惕、豁裡、脫額列思諸部》首次由波斯文直接譯為漢文,糾正了以往翻譯中的一些錯誤,為蒙元史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文獻基礎。同時文章還勘比蒙、漢文資料,對兩傳中涉及的民族、地理、人物、事件等有關問題作了研究。

3.《波斯文〈史集〉部族志唐古特部分閱讀札記二則》,載《西夏學》第9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5月。

該文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對波斯文《史集》中西夏皇帝的稱號失都兒忽進行了考察,指出其可能是來源於梵語經由回鶻語而引入西夏語的與佛教有關的名號﹔二對唐、遼、宋、西夏、元時期的“河西”一詞的含義進行了梳理,解決了不同時期河西、唐古特、byang ngos等詞匯之間的關系,並對西夏國號“白高”進行了新的闡釋,指出其可能意指興慶府及周邊地區。

4.《西夏文詩歌Инв. 5198〈御駕西行燒香歌〉中西行皇帝身份再考》,“多語種民族志文獻與中國民族史研究”學術研討會,2013年11月。

對未經刊布的西夏文詩歌文獻進行了錄文、刊布,並對其中西夏皇帝的身份進行了重新考釋,將西夏文詩歌與藏文文獻聯合考察,指出二者中的皇帝可能為一人,從而為詩歌中西夏皇帝的身份提供了新的可能,並為西夏時期藏傳佛教在西夏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資料。

5.《西夏史札記三則》,載《薪火相傳——史金波先生70壽辰西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9月。

該文包括三則札記,內容分別為:對西夏文《官階封號表》進行了重新考察,提出其可能為西夏禮儀排位圖﹔對西夏時期彌俄名稱進行了重新考察,指出其未必是彌藥的異譯﹔利用波斯文《史集》的波斯文原本對西夏國君稱號進行研究,指出學界從前認為的西夏國王“龍”的稱號實應為“李王”。

6.《<欽定揀放佐領則例>及其價值》,載《清史研究》2013年第3期。

清代佐領按其組成方式區分,可分為私屬、公中兩大類。私屬佐領有世襲性質,故承襲此類佐領者基本為原立佐領人之直系子孫。至康熙末年,旗人生齒日繁,具備承襲佐領資格者為承襲佐領,出現爭訟現象,雍正朝此類爭訟日益增多。乾隆元年諭令八旗奏報佐領根由,繪制佐領家譜,在此基礎上,按原立佐領后裔之親疏,確定承襲得分以擬正陪記名,終成《欽定揀放佐領則例》。

7.《〈賢者喜宴——噶瑪噶倉〉譯注》(11—18),連載《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2014年第1期。

《賢者喜宴——噶瑪噶倉》是一部重要的藏文歷史文獻,包含有大量的民族志文獻資料,是中國古代民族志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對該文獻分章翻譯並進行研究注釋,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藏文民族志文獻資料及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8.《元代西夏遺民楊朵兒隻父子事跡考述》,載《民族研究》2014年第5期

楊朵兒隻家族是元代較有影響的西夏遺民家族,北京市石景山區文物管理所收藏的楊朵兒隻墓志是北京出土的僅有的兩方元代西夏遺民墓志之一。本文根據此墓志及其他史料,對楊氏家族尤其是楊朵兒隻及其子楊文書訥的生平事跡進行了考述。

9.《十四世紀初斡兒答兀魯思的汗位繼承危機——相關波斯語、阿拉伯語史料的對比與研究》,載《西域研究》2013年第4期。

作為術赤兀魯思的左翼,十四世紀初斡兒答兀魯思的汗位危機將四個蒙古汗國先后卷入其中,它最終超越其發生的地域而成為影響蒙古帝國政治進程的一個重要事件。由於記述這一事件的史料較為零碎,且散見於伊利汗國的波斯語史書和用阿拉伯語編纂的馬木魯克編年史中,故本文通過對比、分析相關穆斯林文獻,對該歷史事件的過程進行梳理和還原。並且從斡兒答汗位傳承特征和外交上的獨立性兩方面對斡兒答兀魯思汗位危機發生的原因進行了討論。

10.《隆德大學所藏察合台文手抄本〈伊米德史續編〉研究》,載《西北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

《伊米德史》是有關18、19世紀新疆歷史的重要歷史文獻。隆德大學圖書館收藏一部被命名為《伊米德史》的察合台文手抄本。本文對該手抄本與我國收藏的《伊米德史》的手抄本進行比勘。本文認為隆德大學圖書館所藏《伊米德史》應冠名為《伊米德史續編》較妥當﹔從這兩部史學著作的內容、結構、體例以及史料價值審視,《伊米德史》的史料和參考價值高於《伊米德史續編》,結構完整、語言優美。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史集•部族志•乞兒吉思部》研究

劉正寅

論文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1期

1.8萬

 

2

《史集•部族志》巴兒忽惕諸部研究

劉正寅

論文

,載《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26輯,2013年。

1.6萬

 

3

On Moghulistan in Muslim Sources

劉正寅

論文

‘Chinese and Asian Geographical and Cartographical Views on Central Asi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Bonn, 2014-1

1.2萬

 

4

Queue or Not? Manchu Rulers’ Policy Towards Han and Non-Han Peoples

劉正寅

論文

‘Die Mandschurei in Vergangenheit und Gegenwart’, University of Bonn, 2014-5

1.1萬

 

5

《關於〈元朝秘史〉顧校本的幾個問題》

 

烏蘭

論文

《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5輯,2012年12月

1.2萬

 

6

《〈元朝秘史〉文獻學研究史》

烏蘭

論文

《薪火相傳》,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2012年10月

1.5萬

 

7

《王國維的〈元朝秘史〉校勘與其蒙元史研究之關系》

烏蘭

論文

《清華元史》第二輯, 2013年5月

1.3萬

 

8

《關於月倫太后與朵顏山關系問題——應當合理挖掘利用歷史文化資源》

 

烏蘭

論文

《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七輯,科學出版社,2014年4月

1萬

 

9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蒙古姓氏考》

烏蘭

論文

 “滿蒙檔案與蒙古史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中國人民大學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2012年10月

1萬

 

10

《〈蒙古源流〉的史學價值》

烏蘭

論文

 “紀念《蒙古源流》成書350周年學術研討會”,中國蒙古史學會,2012年12月

9千

 

11

《蒙古歷史文獻中“國家”等詞語的表述》

烏蘭

論文

 “民族與國家認同關鍵詞研究研討會”,復旦大學高等研究院,2013年3月

9千

 

12

《蒙古族源文獻記載辨析》

烏蘭

論文

“波斯文文獻與蒙元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大學,2013年11月

1.1萬

 

13

 “《元朝秘史》校勘之特點”

烏蘭

論文

 “《華夷譯語》和西夏字符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社科院,2013年12月

1萬

 

14

《關於〈元朝秘史〉諸版本》

烏蘭

論文

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文化研究所,2014年3月

8千

 

15

《蒙古國西部新發現漢文摩崖詩所涉史事考》

烏蘭

論文

在日本滿族史學會第29屆年會,2014年5月

1萬

 

16

《古代蒙古人歷史編纂之特點——從《元朝秘史》到《蒙古源流》的變化》

烏蘭

論文

 “文字、書寫與記憶的流傳”國際學術研討會,韓國慶北大學,2014年6月

1.2萬

 

17

六世班禪東行隨從種痘考

陳慶英﹔王曉晶

論文

《中國藏學》2012年第3期

1萬

 

18

羌與青藏高原古代族群文明互動

陳慶英

論文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第4期

8000字

 

19

更敦群培和季羨林——學術道路和命運的異同

陳慶英; 田甜

論文

《青海民族研究》 2012年第4期

1萬字

 

20

關於“藏邊社會”的思考

陳慶英

論文

《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1期

3000字

 

21

六世班禪靈柩回藏考

王曉晶; 陳慶英

論文

《西北民族研究》 2013年第1期

1.2萬字

 

22

西夏大阿阇梨帝師官印考釋

陳慶英; 鄒西成

論文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

1.5萬字

 

23

論唃厮啰政權的興起

陳慶英; 白麗娜

論文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第2期

7000字

 

24

青海省1950年1月刊印的《共同綱領》的藏文譯本

陳慶英; 張子凌

論文

《青海民族研究》 2013年第4期

1萬字

 

25

宋代西北吐蕃與甘州回鶻、遼朝、西夏的關系

陳慶英; 白麗娜

論文

《西藏研究》2013年第5期

1萬字

 

26

賢者喜宴——噶瑪噶倉》譯注(九)

巴臥·祖拉陳瓦; 周潤年﹔張屹

論文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第4期

9000字

 

27

《賢者喜宴——噶瑪噶倉》譯注(十)

巴臥·祖拉陳瓦; 周潤年; 塔娜

論文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第5期

9000字

 

28

《賢者喜宴——噶瑪噶倉》譯注(十一)

巴臥·祖拉陳瓦; 周潤年; 塔娜

論文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第6期

8000字

 

29

《賢者喜宴——噶瑪噶倉》譯注(十二)

巴臥·祖拉陳瓦; 周潤年; 塔娜

論文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年第1期

8000字

 

30

唐蕃關系視野下的中央官學教育

張屹; 周潤年

論文

《民族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

8000字

 

31

《賢者喜宴——噶瑪噶倉》譯注(十三)

巴臥·祖拉陳瓦; 周潤年

論文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年第2期

8000字

 

32

《賢者喜宴——噶瑪噶倉》譯注(十四)

巴臥·祖拉陳瓦; 周潤年

論文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年第3期

8000字

 

33

《賢者喜宴——噶瑪噶倉》譯注(十五) 

巴臥·祖拉陳瓦; 周潤年; 張屹

論文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年第4期

8000字

 

34

《賢者喜宴——噶瑪噶倉》譯注(十六)

巴臥·祖拉陳瓦; 周潤年; 張屹

論文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年第5期

8000字

 

35

《賢者喜宴——噶瑪噶倉》譯注(十七)

巴臥·祖拉陳瓦; 周潤年; 張屹

論文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年第6期

8000字

 

36

《賢者喜宴——噶瑪噶倉》譯注(十八) 

巴臥·祖拉陳瓦; 周潤年; 張屹

論文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第1期

8000字

 

37

從《滿文老檔》的相關記事看滿洲文化中的蒙古-突厥因素

鐘焓

論文

《紀念王鐘翰先生百年誕辰學術文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

30000

 

38

晚期蒙古編年史所見唐兀惕哈屯形象及事跡的來源考析

鐘焓

論文

《民族研究》2013年第6期,2013年12月

15000

 

39

北美“新清史”研究的基石何在——是多語種史料考辨互証的實証學術還是意識形態化的應時之學?(上)

鐘焓

論文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7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12月

64000

 

40

蒙元“大朝國師印”之商兌

陳曉偉

論文

《考古與文物》2014年第3期

5千

 

41

釋《金史》“豪剌唐古”

陳曉偉

論文

《民族研究》2014年第1期

3千

 

42

點校本《遼史》糾誤二則

陳曉偉

論文

《中國史研究》2013年第2期

1千

 

43

額濟納•阿拉善•杭錦

陳曉偉

譯文

《元史論叢》第14輯,2013年11月

4千

 

44

20世紀契丹小字研究的重要收獲

陳曉偉

譯文

《華西語文學刊》第8輯,2013年6月

9千

 

45

古蒙古語月名

陳曉偉

譯文

《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6輯,2013年2月

4千

 

46

額爾古納•巴爾虎•布特哈

陳曉偉

譯文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6輯,2012年11月

4千

 

47

十四世紀初斡兒答兀魯思的汗位繼承危機:相關波斯語、阿拉伯語史料的對比與研究

邱軼皓

論文

《西域研究》,2013年第4期

15千字

 

48

察合台汗國的外交與遣使慣例初探

M. Biran

譯文

《西域研究》,2014年第2期

25千字

 

49

觀念與實踐的差異:以黑山派與白山派為例

I. Togan

譯文

《西域文史》,2014年,第八輯,科學出版社

11千字

 

50

“跨越東西方的詩歌之旅——從《魯拜集》的最初漢譯看文學翻譯成功的時代契機”,

王一丹

論文

《昆侖名師講壇演講錄》(第一輯),楊海萍主編,商務印書館,2013年。

0.9萬

 

51

“Inqilab-i Mashruta-yi Iran dar Guzarishha-yi Matbu'at-i Chin”

王一丹

波斯語論文

in Inqilab-i Mashruta-yi Iran(《伊朗立憲運動》).Tehran: Pazhuhishha-yi Nuwin Tarikhi, 2013.

0.8萬

 

5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ashid al-Din's Tanksuqnama and its Chinese Sources

王一丹

英語論文

Rashid al-Din, Agent and Mediator of Cultural Exchanges in Ilkhanid Iran, eds.by Anna Akasoy, Charles Burnett and Ronit Yoeli-Tlalim, London/Turin: The Warburg Institute/ Nino Aragno Editore, 2013

1.5萬

 

53

“探尋“照世杯”中的中國鏡像——波斯歷史文獻整理的實踐與收獲”

王一丹

論文

曾瓊等(主編):《認識東方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0,9萬

 

54

“波斯胡人與傳國寶珠——唐人小說與波斯文獻中的珍珠傳說”

王一丹

論文

《徐文堪先生七十壽辰紀念論文集》,2014年(已付印)。

1萬

 

55

“拉施特對中國傳統宗教哲學的認識——《珍奇之書》中的《太極圖》與《太極圖說》”,

王一丹

論文

葉奕良主編:《伊朗學論文集》第4-5合輯,上海:中西書局,(預定於2014年出版)

1.5萬

 

56

米兒咱·穆罕默德·海答兒《熱希德史》

魏良弢

論文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7輯,2013年

1.2萬

 

57

隆德大學所藏察合台文手抄本《伊米德史續編》研究

 

吾斯曼江·亞庫甫

論文

《西北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

1萬

 

58

From tribal confederacy to ethnic community: On historical changes in Manchu identity before the mid-Qing

姚大力

論文

Luo Xin & Roger Covey, CHINESE SCHALORS IN INNER ASIA, Bloomington, Indiana: Sinor 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ner Asia Studies, Indiana University, 2012

1.5萬

 

59

變化中的國家認同:對中國國家觀念史的研究述評

姚大力

論文

《原道》第17輯,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1.8萬

 

60

一段與“唐宋變革”相並行的故事

姚大力

論文

《東方早報》2013,1-6

1萬

 

61

重鑄河山一統的洪業:元朝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姚大力

論文

《青花的世紀:元青花與元代的歷史、藝術、考古》,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

1.5萬

 

62

蒙古帝國分封制的原型與元王朝的國家建構

姚大力

論文

《歷史地理》第27輯(2013,6)

1.3萬

 

63

以賽亞·伯林與自由民族主義

姚大力

論文

《共識》(9),2013-10

0.8萬

 

64

元鄉試如何確定上貢人選及其次第

姚大力

論文

《清華元史》第2輯(2013,6)

4.7萬

 

65

姚大力談歷史上的民族關系和“中國”認同

姚大力

論文

《誰來決定我們是誰》,譯林出版社,2013,7

1.3萬

 

66

姚大力談民族與民族主義

姚大力

論文

《誰來決定我們是誰》,譯林出版社,2013,7

1.2

 

67

誰來決定我們是誰:關於中國民族史研究的三把鑰匙

姚大力

論文

《誰來決定我們是誰》,譯林出版社,2013,7

1.8

 

68

重新講述長城內外

姚大力

論文

《誰來決定我們是誰》,譯林出版社,2013,7

0.9

 

69

“吐蕃”一名的讀音與起源

姚大力

論文

納日碧力格主編:《河西走廊人居環境與各民族和諧發展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4

0.3

 

70

多民族背景下的中國邊陲

姚大力

論文

清華國學院編:《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國》,背景大學出版社,2014,4

5.4

 

71

《內蒙古滿文文獻の現狀》

趙令志

論文

(日本)《滿族史研究》2012年第10號

6500

 

72

《北京の故宮——中國皇家文化の集成》

趙令志

論文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紀要》2012年第44號

11000

 

73

《乾隆初年清與准噶爾汗國延聘喇嘛談判及其影響》

趙令志

論文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六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年

16000

 

74

《滿文文獻調查記》

趙令志、庄秀芬

報告

《滿學論叢》第二輯,遼寧民族出版社2012年

15000

 

75

《清朝與准噶爾汗國貿易協定初探》

趙令志

論文

《滿語研究》2013年第一期

8500

 

76

《<欽定揀放佐領則例>及其價值》

趙令志、細谷良夫

論文

《清史研究》2013年第3期

8800

 

77

《欽定揀放佐領則例研究》

細谷良夫、趙令志

論文

《紀念王鍾翰先生百年誕辰學術文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

36000

 

78

《清修官書取材管窺——以<使者檔>與<方略><實錄>之內容對比為例》

趙令志

論文

《滿學論叢》第三輯,遼寧民族出版社2013年

20000

 

79

論十六國時期胡人政權速亡原因及其歷史啟示

彭豐文

論文

《史學集刊》2012年第3期

1.1萬字

 

80

試論兩晉時期的“中國認同”

彭豐文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11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1月版

1.2萬字

 

81

從《華陽國志》看兩晉巴蜀士人的民族觀念與國家認同

彭豐文

論文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六輯,達力扎布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1.2萬字

 

82

論《史記》的民族觀念與國家認同

彭豐文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2013年青年論壇,2013.2

1萬字

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2013年青年論壇三等獎

83

西晉王朝的邊疆經略與政權興衰

彭豐文

論文

中國民族史學會第十六次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2013.11月

8000字

 

84

從蠻夷到華夏:先秦楚人的族源記憶與民族認同

彭豐文

論文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七輯,達力扎布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1.2萬字

 

85

歷史民族地理學視域下的兩宋輿地圖研究

管彥波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首屆青年學者論文集》,社科文獻出版社,2013年1月

1.5萬字

 

86

交融與發展:歷史進程中的華夏民族

劉正寅

論文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3年10期

1.6萬

《紅旗文摘》2014年第1期全文轉載

87

《元代江南一個畏兀兒家族的宗教信仰》

尚衍斌

論文

《民族研究》2013年第5期

1.2萬

 

88

《魯明善<農桑衣食撮要>若干問題的探討》

尚衍斌

論文

《中國農史》2012年第3期

1.3萬

 

89

《元代畏兀兒農學家魯明善事跡再探討》

尚衍斌

論文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2期

1.2萬

 

90

《元代高昌魯氏家族研究》

尚衍斌

論文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6藉,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年11月

3.5萬

 

91

《焦養直生平事跡考略》

尚衍斌

論文

《紀念王鍾翰先生百年誕辰學術文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

1.2萬

 

92

《讀<遺山先生文集>雜識》

尚衍斌

論文

《元史及邊疆民族研究集刊》第26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5月

1.8萬

 

93

西夏史札記三則

蘇航

論文

《薪火相傳——史金波先生70壽辰西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9月。

15000字

 

94

元代畏兀兒文土地買賣文書一通

蘇航

譯文

《黃文弼所獲西域文獻論集》,科學出版社,2013年10月。

8000字

 

95

西夏文詩歌Инв. 5198《御駕西行燒香歌》中西行皇帝身份再考

蘇航

論文

提交“多語種民族志文獻與中國民族史研究”學術研討會,2013年11月

10000字

 

96

波斯文《史集》部族志唐古特部分閱讀札記二則

蘇航

論文

《西夏學》第9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5月。

8000字

 

97

金代澤州同知宋雄飛事輯

周峰

論文

東北史地

2012年第5期

6000

 

98

金代張仲賓墓志銘考釋

周峰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11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6000

 

99

金代聶宗家族兩方碑銘考釋

周峰

 

論文

 

《遼金史論集》(第13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8000

 

100

金朝對奚族的征服與安置

周峰

 

論文

 

《金上京文史論叢》(第四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

8000

 

101

張寧墓志所見唐朝與黨項的戰爭

周峰

 

論文

 

《西夏學》(第九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8000

 

102

元代西夏遺民楊朵兒隻父子事跡考述

周峰

 

論文

 

民族研究

2014年第5期

9000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張文卓(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