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八卷本《中國邏輯史》”課題進展報告 第一期

2015年07月08日10:17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第一部分 項目開題情況

2015年3月13日至15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 “八卷本《中國邏輯史》”開題報告會暨第一次學術研討會在南開大學舉行。

開題專家組由中國社科院哲學所、中國邏輯學會原副會長劉培育研究員(專家組組長),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山大學哲學系主任、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鞠實兒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中國邏輯學會原副會長孫中原教授,《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部、哲學編輯室主任柯錦華編審和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中國明史學會原會長南炳文教授、南開大學哲學院、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任曉明教授組成。

南開大學副校長佟家棟、社科處副處長管健、哲學院院長王新生、黨委書記王鳳出席開題會。開題會由南開大學社科處主持。項目首席專家、各子課題負責人和部分課題組成員參加開題會。

佟家棟副校長在開題會上指出,南開大學的中國邏輯史研究具有傳統優勢和特色,希望與會專家多提寶貴意見,幫助課題組順利完成該項研究任務,學校對課題研究給予全力支持,同時對課題組提出了嚴格管理和使用科研經費,恪守學術道德與規范的要求。

社科處和哲學院負責人表示,希望課題組充分利用南開大學文史研究的豐富資源,全力為課題組圓滿完成本項目創造良好條件,支持和配合本項目研究的開展。

項目負責人、哲學院翟錦程教授代表課題組就該項目的選題價值和意義、研究內容及框架、研究思路與方法、研究重點難點及創新之處和總體規劃等方面進行了匯報。

專家組聽取匯報后,對課題的選題、論証和研究方法思路予以充分肯定,認為該課題意義重大、創新性強、學術價值高,對於中國邏輯史發展和深入具有承前啟后的意義,並對順利開展課題研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具體如下:

(一)關於項目的意義

國家在“六五”期間,曾將中國邏輯史立為重點項目,組織全國力量推出了“五卷本”。時隔30年,國家再次將其立為重大項目,說明我國對中國邏輯史專業的重視,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措施。這個項目對於邏輯學界是個重要的事件,對於中國邏輯史的方向來講是具有裡程碑意義。過去這些年,中國邏輯史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突破,現在這個研究的時機也是一個成熟時機。另外從中國和國外學者交流的方面來看,中國邏輯史方向已經引起許多國外同行的關注。中國邏輯史三次國際的研討會兩次在南開,也說明了這些問題。如果能如期完成,對我們國家的中國邏輯史研究一定是一個巨大的推進,一定是一個標志性的成果。

(二)課題論証的優點與特色

專家組對課題論証給予了充分肯定,總的看法是項目基礎雄厚,前景可期。這個項目有一個大框架,有一個大的研究班子,有一個大的格局,體現了大智勇,大的氣度,和大的包容精神。

具體來說,一是對中國邏輯的演變史的本身掌握的非常充分,從產生、發展到現今最新的狀況都有很深的了解。二是了解學界有關的狀況如數家珍。三是對於外國邏輯與中國邏輯的互動關系很深刻。四是有很好的撰寫方案,從總體思路到子課題的設置,以及進度計劃、成果設想都很明確合理,這為得到預期結果提供了重要保証。五是總體思路非常明確:“一條主線,兩條輔線,三種結合,四種方法”的設計非常科學。比如說一條主線,兩條輔線,將中國邏輯史為什麼要把兩條輔線提起來呢,這是因為中國思想史發展的過程中外國文化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從佛教傳入以后,佛教的思想對中國的邏輯發展影響是很大的。傳教士從明末清初把西方近現代的理念、科技、邏輯等帶到中國,后來到民國初期帶來的更多。從本質上看,邏輯的性質是不會有區別的。但是由於各自的環境的不同、過程不同,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重點,有很多可以互相借鑒、互相影響的成分。六是班子雄厚,帶頭人素養很深。這就為搞好研究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該課題的特點以敘事方式展示中國邏輯史的,這個展示與過去的邏輯史有不太一樣的地方。以往的學術史梳理通常是用歷史編纂法來撰寫的:按照年代排列,然后是人物、學派的主要思想。這樣的方法是基礎的工作,但是不好的方面是做了這樣的梳理或者詮釋以后還不夠的,還需要提升。這個八卷本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最后一個部分,是關於核心問題、概念、思想體系的闡釋,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二、專家組建議

1.希望做到科學性、全面性、准確性。科學性是指正確性、導向性、穩定性、持久性﹔全面性是指概括性,綜合性,廣收博取,博採眾長﹔代表我們整個中國邏輯史這個學術共同體﹔准確性是指可靠性,是可信的,可以做依據的,這是很剛性的東西。

2. 研究中國邏輯學史真正的功底在古漢語,要有更多中國古代歷史和古漢語的專家加入。例如,對先秦的政治社會生活、社會交往方式,對先秦語言文字的問題等進行研究,使得文本解讀更為准確。希望這部書的寫作能夠拉動我們國家整個邏輯學史的研究,也希望本書的完成也真正標志著一種新的寫法。

3.希望在做學術史的梳理時,它不是一個間斷的、斷裂的過程,因為思想是沒有間斷的,但是如果按年代排列的話,我們的敘述的過程的方法不當會造成時間和空間的斷裂。所以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就需要把時間和空間的緯度很好的結合起來,保持時空的連續性。這樣我們才能完整准確的展現中國的邏輯是怎樣發展的。

4. 充分利用採訪老先生的機會,採取“口述史”的方式,記錄下來他們的研究經歷,豐富當代中國邏輯史研究的內容。

5.建設中國邏輯史研究信息數據庫。近幾十年的中國邏輯史研究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尤其是先秦時期的資料比較豐富。但對秦漢以后的資料整理和挖掘還有待深入。建設信息數據庫的需要注意,一是國家倡導的古代文獻的整理已經初具規模,從中可以提煉出更多的文獻﹔二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邏輯史研究成果,需要做全面的整理﹔三是海外研究亟待建設,主要是外文文獻的線索、成果需要集中展示。希望這個信息數據庫集資料、文獻和海內外互動為一體。

三、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幾個概念需要分辨清晰,比如邏輯、邏輯思想與邏輯學,這三個概念是否可以混用,應該加以辨析。

2.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使得中國古代歷史資料的查閱更為便利。原來只是抓大家的資料,特別是邏輯史、思想史等對於大家、先秦的思想的關注比較多,但是對后來的思想資料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3.每一卷的轉型再轉型的標志是存在的,對於轉型再轉型在中國邏輯史當中的作用有多大,是否能左右邏輯史的發展,是否這樣才能稱為轉型,要深入思考。對各卷子課題的名稱,需要再斟酌。

4.要處理好全面和重點的關系問題,資料要有說服力。

四、崔清田教授來函

南開大學哲學院崔清田教授在加拿大一直關心項目的申報、論証和開題工作。因患有眼疾,陸陸續續發來若干次郵件,對項目研究提出了建議。具體如下:

文革結束至今已近30年,中國邏輯史研究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階段。此時的8卷本理應成為承前啟后的力作,意義重大!

我相信,展現在中國文化界和國際漢學界目前的8卷本,是這樣一部著作:

1,由明晰學術思想貫穿的整體,而不是各說各話的合集 ﹔

2,展現中國傳統文化自身邏輯思維進程的重要成果。

我想象的中國邏輯研究是中國文化研究的重要一環。文化,是人類實踐活動及其成果。決定實踐活動的則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重要成分是邏輯思維。因此,對邏輯思維的研究就成了文化研究的重要一環。我希望中國邏輯研究回答:

1,究竟什麼是中國邏輯?

2,是什麼造就了中國邏輯?

3,中國邏輯又如何解讀中國傳統文化?

究竟什麼是中國邏輯,這至今是我的問題。我想,我們講中國邏輯史或研究中國邏輯,這裡的中國邏輯應該指中國邏輯學。這裡的“學”,應當指有關特定研究對象的系統的理論、學說。中國邏輯學就是有關中國邏輯研究對象的系統理論。如果用“中國邏輯思想”,它應該是中國邏輯學的思想,即相對不那麼成熟完善系統的邏輯學思想,但它不是具體的邏輯思維,而是總結概括具體邏輯思維的成果。這就涉及到什麼是邏輯學的對象?概念,判斷,推理﹔思維的邏輯結構﹔或如章士釗言,正確思維的程式·法式,或正確思維的一般模式。實際上自清代西方邏輯學再次進入中國至今,我國學界一直在爭論這個問題,王路的“必然得出”是一種代表性主張。歸納不屬邏輯,中國古代無邏輯,都是依照對邏輯學對象理解得出的結論。在中國邏輯中只是尋找由變項和常項構成的結構式,也是如此。因此,邏輯觀——邏輯學的對象、基本內容、特點……是我們研究中國邏輯學的理論依據和前提,是需要注意的。邏輯觀不同,出來的邏輯學也不同。(並非反對借鑒西方邏輯和比較研究)

第二部分 第一次研討會情況

2015年3月13日至15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八卷本《中國邏輯史》”第一次研討會在南開大學召開。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劉培育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孫中原教授,課題組各子課題負責人、部分課題組成員和南開大學哲學院邏輯學專業中國邏輯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南開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沈立岩教授、哲學院中國哲學專業嚴正教授、天津師范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考古學專業楊效雷教授分別就先秦語言與中國邏輯的關系、中國哲學與中國邏輯的關系、中國古代邏輯考古新文獻整理與研究作了主題發言。與會人員就中國邏輯史研究中的核心問題與關鍵問題、項目的整體思路、各卷的內容安排以及成果形式等問題進行了充分討論。

會議提出,邏輯觀的問題是寫作“八卷本”的基礎性問題,需要在這個問題上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借鑒其他類似項目的做法,對邏輯觀的問題要做深入系統的討論,此項工作由項目負責人翟錦程先期對邏輯觀、中國邏輯思想、研究方法等問題提出系統說明。同時,各子課題負責人先期對各卷提綱進行細化,爭取年內召開第二次研討會。

第三部分 其他情況

一、項目的宣傳情況

2014年11月8日,在得知項目獲批后,翟錦程利用在湘潭大學召開的2014年中國邏輯學會年會的機會,以項目的主體內容為題,做了《中國邏輯發展的階段性文化特征》的大會報告。對各子課題的內容做了比較系統的介紹,獲得了與會代表的好評。

會議期間,就翟錦程主持的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重點項目《明末至民初西方邏輯傳入全過程背景下的中國邏輯思想發展研究》(立項號:14AZX015)與重大項目的關系,重點項目的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專門研究和討論。一致認為,重點項目的角度是以西方邏輯傳入全過程為背景,分析對中國邏輯思想研究的影響。重大項目雖涉及西方邏輯傳入但不是重點,著重要討論1949年以前中國邏輯思想研究的內容。

重大項目涉及到的重點項目相關的思路、內容要與總課題的一致起來,重點項目依然按原思路和時間段來進行。史料有部分重合,但分析角度不盡一致。

第四部分 2015年研究計劃

根據開題報告會專家組意見和第一次研討會意見,2015年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由翟錦程撰寫8卷本的導論部分的初稿,並提交各子課題負責人征求意見,統一全書研究的邏輯觀﹔

2.各課題組按各卷所涉及內容搜集所需第一手文獻資料(原著),統一全書文獻的版本,並提出各卷的寫作提綱初稿﹔

3.全書寫作與出版規范暫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出版規范》執行﹔

4.印發國家社科基金委、財政部、教育部等國家部委關於考研經費使用的有關文件以及南開大學關於科研經費使用的有關規定,請各子課題負責人嚴格執行﹔

5.根據項目細化的研究內容,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微調﹔

6.請各子課題負責人對參加項目研究的在校研究生進行學術道德與規范教育。

7.著手“中國邏輯史研究”信息數據庫建設的前期准備工作。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張文卓(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