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文化產業學學科體系建設研究”首席專家、清華大學教授
黨的十六大以來,“文化產業”成為中國改革發展重要領域之一。文化作為“產業”的概念經過長期社會質疑與學術爭論后終於進入發展的快車道。相應地,對文化產業發展歷史、文化產業理論、文化產業經濟、文化產業管理、文化市場、文化產業人力資源、文化產業統計等方面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政府、企業、高校對文化產業理論、研究方法、市場信息等產生了越來越大的需求,對文化產業相關人才的需求更是如飢似渴。
文化產業學正成為“顯學”
在此背景下,《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整合相關學科資源,集中開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為先進文化建設服務”。於是,全國數以百計的大學開設與文化產業相關專業,文化產業研究院等科研教學機構相繼成立,相關研究著作、文章紛紛發表,人才培養體系初具規模。
文化產業學能否成為一門學科?如何建構文化產業學學科體系?這裡既有理論問題:為學術正名、為學科定位、建構有傳承性的知識體系﹔也有現實問題:解決科研教學機構設立、專業設置的依據,理清教學科研與產業實踐之間的關系。而討論的焦點,最終都集中在如何形成“文化產業學”學科體系建設的清晰思路及其人才培養的不可替代性。
文化產業學邊界不能“泛化”
文化產業,從創意設計到創作生產,從發行播映到版權交易,涉及的領域、行業、學科眾多,原本已是各傳統學科包括藝術學、新聞傳播學、文學、旅游學、體育學、建筑學等研究的內容,與此相關聯的學科專業和方向更多,都分散在不同學科中,幾乎不可能剝離到統一的文化產業學學科中來。文化產業研究如果包括所有與文化產業相關的領域,一方面會引起與其他學科的重疊,不具備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學科邊界模糊,失去學科內涵的核心性。比較合理的思路是,尊重現有學科格局,將文化產業中涉及創意內容部分,仍然歸屬於各文化創意學科群之中。
文化產業學學科不可能將以上學科取而代之,也不可能對一切與文化產業有關領域進行研究。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它源於對文化作為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領域進行研究,是從產業角度對文化進行研究。這正是原有文化創意學科群中相對薄弱甚至相對忽略的,是僅依靠原有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難以支撐的研究領域,也是當下文化產業發展急需學科建設支撐的領域。
從文化產業研究實際和原有學科體系現狀分析,與“文化產業”研究相對的應該是“非文化”的產業和“非產業”的文化。非文化的產業屬於一般經濟學研究內容,而非產業的文化則是原有文化創意學科群等其他相關學科研究的領域。文化產業研究不能過於“泛化”,不能替代原有學科已經系統研究的內容,要把研究重點放在面向文化中的產業問題,研究核心應是可以進行價值交換的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消費,而這些領域恰是原有文化創意學科很少關注的,其產品特殊的文化屬性又是一般經濟學和管理學沒有深入研究的,這是文化產業學作為學科存在的可能性,是文化產業學之所以為“學”的可能性。
文化產業學成為學科的現實需求
從國內外現狀看,文化產業作為學科的獨立性並沒有得到普遍確認。文化產業學主要還是被分解到經濟學、藝術學、管理學、商學,甚至其他人文學科之中,作為這些學科的某個分支而出現。盡管如此,也應看到,目前仍有建立獨立文化產業學學科的迫切要求,特別是需要學科歸屬,這種歸屬不僅是名義上的歸屬,更是共享的研究對象、理論范式、研究方法和學術傳統的歸屬。一定程度上,學科的認可可以集聚研究資源、集聚關聯知識,提升教學研究地位,也可能帶來研究的深入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文化產業研究以不同文化產品的生產消費為研究對象,在范式和方法上與經濟學、管理學密切聯系,在研究理論、研究對象上則與文學、藝術學、新聞傳播學、體育學、旅游學等互相交融。一方面,我們認為它具有某些內在的體系性,但同時又與其他學科之間缺乏清晰的邊界劃分。顯然,作為學科它有存在的充分理由:其研究對象、理論依據都是以前其他學科難以包括同時又不能忽視的,它具有特定研究對象、研究視角、研究目標並且正在不斷產生一些既不同於文化創意學科也不同於一般經濟學、管理學的新范式、新范疇、新理論、新方法。所以,文化產業學作為一個尚未成熟和定型的學科存在,不僅在事實上被越來越多的文化產業研究機構、人才培養專業方向所証明,而且在學科基礎上也有合理性和現實性。
作為交叉學科的文化產業學
如上分析,文化產業學作為一個學科,是從產業角度研究文化。因而,文化產業的宏觀研究與經濟學研究有關聯性,主要研究文化產業的屬性、特征、規律、趨勢、模式﹔文化產業學的微觀研究則與管理學有內在聯系,主要研究文化產業行業、組織、項目的運行、經營。所有這些宏觀、微觀研究又基於特殊的研究對象,即包括新聞出版、傳媒、文學藝術、旅游、體育等在內的文化。因此,文化產業學雖然有自己的學科重心,但從學科關聯來說,很難脫離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新聞傳播學等學科而完全獨立存在,它更像這兩大塊學科的交叉、融合,也就是所謂的“交叉學科”。
文化產業學學科的交叉性,在於它融合了經濟學、管理學和廣義文化創意學等不同學科范式,推動了以往被各自專業學科所忽視領域的研究,以“問題解決”為中心,面對文化的產業現象,推動文化產業實踐問題的解決並逐漸形成文化產業基本理論、研究范式和知識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產業學學科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獨立學科,而更具備交叉學科的特征。
所以,無論從學科性質看,還是從目前文化產業研究和人才培養實際看,我們都可以基本確定“文化產業學”應該是由泛文化創意學科群(新聞傳播、文學、藝術、旅游、體育等)、經濟學、管理學等交叉形成的“交叉學科”。與文化創意學科群的交叉,決定了文化產業學的研究范圍﹔與經濟學的交叉,決定了文化產業學的理論基礎﹔與管理學的交叉,決定了文化產業學的研究方法。
文化產業學作為交叉學科,從學科歸屬上,既可能存在於經濟學、管理學學科之中,也可能存在於文化創意學科群的任何學科之中。但無論其設置於什麼學科,仍然具有自己學科體系的相對獨立性。文化產業學研究的是傳統經濟學、管理學和文化創意學科群沒有回答、回答不充分或回答不系統,但一定要運用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與方法,並結合不同文化創意學科理論與方法才能回答的一系列問題。
目前,文化產業學的學科建設正在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而確立自己的學科地位。當然,正因為這些問題是傳統學科沒能解決的問題,所以也是文化產業學學科建設面臨的最大挑戰。許多高校分別開設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等課程,同時開設文學、影視、傳媒、動漫等創意類課程,卻很少意識到,文化產業學並不是經濟學、管理學與文化創意學簡單的“物理相加”,而是幾類學科的交叉融合。換句話說,文化產業學不是文化學加產業學,而是文化產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