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敦煌變文全集”順利開題
2014年12月3日,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所長、四川大學文科杰出教授項楚教授主持申報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敦煌變文全集”開題暨研討會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科華苑賓館隆重舉行。出席會議的領導有四川大學晏世經副校長、四川省社科聯黃兵主任、四川大學社科處處長姚樂野教授,應邀參加會議的專家學者有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學部委員、文史哲學部主任江藍生教授,著名語言學家、湖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蔣冀騁教授,四川大學趙振鐸教授,四川大學文科杰出教授、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曹順慶教授,四川大學俞理明教授,西北大學張弘(普慧)教授等,參加會議的子課題成員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資深教授張涌泉教授,四川大學何劍平教授,四川大學羅鷺博士以及部分研究生代表。
四川大學社科處處長姚樂野教授介紹了參會領導及專家學者。四川大學晏世經副校長、四川省社科聯黃兵主任分別致辭,就項楚教授主持的“敦煌變文全集”成功中標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表示熱烈祝賀,高度肯定了該課題對敦煌文獻研究、變文研究、中古近代漢語研究的重大學術價值,期待課題組在項楚教授的帶領下凝聚一支強有力的學術隊伍,保質保量地完成這一重大項目,形成代表國家水准的標志性成果。
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社科院文史哲學部主任江藍生教授主持開題報告會。
課題組首席專家項楚教授就課題的研究狀況和選題價值、總體框架和預期目標、研究團隊暨任務安排、存在的困難等方面作開題陳述報告﹔子課題負責人張涌泉教授就《敦煌變文全集》的凡例、樣稿作了補充報告,並就彩色圖版購置經費不足的問題進行了說明。
變文是唐五代時期中國民間流行的各種說唱體的通俗文學體裁,唐代以后這種通俗文學作品已經失傳,自20世紀初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以來,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該課題將在全面調查業已公布的敦煌文獻圖版的基礎上,把所有變文寫本匯為一編,同時匯集近百年敦煌變文整理研究的成果,加以匯校和匯注,集前賢整理校釋成果之大成,並加入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編輯一部高質量、高水平的《敦煌變文全集》。
課題組陳述報告后,趙振鐸教授、蔣冀騁教授、曹順慶教授、俞理明教授、江藍生教授分別對課題內容、思路構想、研究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評議,高度肯定了課題的學術價值。專家組一致認為,經費問題很容易解決,希望課題組消除顧慮,按照原有計劃購置彩色圖版,潛心研究,出版一部高質量、高水准的《敦煌變文全集》。
開題報告與評議結束后,專家們與課題組成員展開自由討論,就項目設計的細節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江藍生教授做總結發言並宣布開題報告暨研討會圓滿結束。
附錄一 首席專家項楚教授所作開題報告
一、研究狀況和選題價值
1954年,周紹良編《敦煌變文匯錄》,收錄變文作品38篇﹔1957年,王重民等六位先生合編《敦煌變文集》,整理出變文作品78篇﹔1984年,潘重規推出《敦煌變文集新書》,在《敦煌變文集》的基礎上增加了8篇﹔1990年,項楚著《敦煌變文選注》(2006年增訂本收錄44篇)﹔1997年,黃征、張涌泉撰《敦煌變文校注》,收錄86篇。《敦煌變文選注》注釋精詳,特色在“注”。但本書僅是“選注”,增訂本所注凡44篇,不足現知全部變文作品之一半。《敦煌變文校注》所收最為完備,但仍有較多遺漏。該書題稱“校注”,特色在於“校”。而且該書問世后,學術界又刊布了大量相關的整理校勘成果,這些成果散在各處,得失參半,亟待輯集類聚,定其是非,以便讀者參考利用。總之,此前的敦煌變文專集存在收集不全、校注不周、沒有圖版、核檢不便等種種問題。
鑒於上述原因,本課題擬對英、法、俄、中四大館藏及其它一些公私收藏機構所藏敦煌文獻進行全面調查,匯輯所有的變文寫本,據初步統計,可望增加的變文寫本已有近百號之多,達《敦煌變文集》等書的二分之一強﹔同時在匯集所有寫本異文和后人整理校釋成果的基礎上,對全部變文作品加以匯校和匯注,集前賢整理校釋成果之大成,並加入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附列全部彩色圖版,圖文對照,編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敦煌變文全集》。
二、總體框架和預期目標
1.本課題主要內容和總體研究框架
(1)匯輯
本書在全面普查現已公布的所有敦煌文獻圖版的基礎上,將把所有變文及其相關材料匯為一編,凡八卷,所收卷號較前賢的匯編本增加二分之一強。全書編次,分歷史故事和佛教故事兩大類。
a.新增
據不完全統計,有待增加的變文寫本已達近百號之多,包括《孟姜女變文》3號、《舜子變》2號、《孔子項讬相問書》5號、《晏子賦》1號,等等,卷號已達《敦煌變文集》等書的二分之一強。
b.綴合
由於人為或自然的原因,敦煌文獻中一個寫卷撕裂成兩件或多件的情況屢見不鮮,乃致四分五裂,身首異處,給整理和研究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如P.5019號殘片,正面存殘文13行,背面為圖畫﹔正面部分《敦煌遺書總目索引》稱“似為孟姜女變文”,《敦煌變文校注》已據縮微膠卷收錄,背面部分后書擬題“孟姜女變相”。但由於“原卷卷面甚暗”,“勉強可讀”,《敦煌變文校注》的錄文支離破碎,幾乎難以卒讀。
后來人們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藏品中發現了兩個新的殘片:BD11731號殘片,正面存殘文12行,背面為圖畫﹔Дх.11018號殘片,正面存殘文9行,背面為圖畫。該二片與P.5019號乃同一卷之撕裂,可以完全綴合(參看張涌泉、張新朋《敦煌殘卷綴合研究》,《文史》,中華書局,2012年第3輯,第313-330頁)。該三號正背面綴合圖如上圖所示。
上揭三號綴合后,我們才知道,原卷正面部分應從左向右讀,其順序依次為Дх.11018號、BD11731號、P.5019號,為《孟姜女變文》32行,所寫依次為夫妻話別、丈夫服役、客死他鄉的場景﹔背面部分則為《孟姜女變相》,有殘缺的山峰,彎曲的河流,關口的城牆,負重的民工,描寫的正是筑長城的情景(注意Дх11018號背面圖畫山峰下河流的左側尖頂撕裂在BD11731號背)。《敦煌變文校注》僅憑P.5019號一個“卷面甚暗”的殘片,誤按豎排從右向左的慣例來錄文,無怪乎文義之支離難通了。
c.定名
變文寫卷大多殘缺不全,沒有題名者不在少數﹔即使相對完整的文本,也常有缺題的情況﹔部分寫卷雖有題名,但也每每存在題名歧異的情況﹔已經擬定的題目也存在較大爭議。
(2)題解
題解簡要說明底本和參校本,原件完缺情況、定名依據、內容簡介和前人的著錄研究情況。
(3)錄文
本書所收變文直接據敦煌文獻原卷(主要依據擬購置的彩色照片及圖版本)錄文。
(4)附圖
本書附上所收變文的全部圖版(鑒於寫本中的朱筆符號在黑白圖版中難以顯現,本書擬盡量採用彩色圖版),圖版與錄文對照。
(5)匯校匯注
《敦煌變文全集》將匯集各種版本的變文異文,匯集已有的全部校釋成果,對前人注釋或尚未有人注釋的變文進行補校補注。
(6)附錄
書末附列《敦煌變文校釋論著目錄》《敦煌變文語詞索引》《敦煌變文卷號索引》。
2.預期目標
本課題將在全面調查所有業已公布的敦煌文獻圖版的基礎上,把所有變文寫本匯為一編,同時匯集近百年敦煌變文整理研究的成果,加以匯校和匯注,集前賢整理校釋成果之大成,並加入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編輯一部高質量高水平的《敦煌變文全集》,為變文研究、中古近代漢語研究和文史研究提供可以信賴的校錄文本,做成敦煌文獻整理的范本。
三、研究團隊暨任務安排
本課題由首席專家四川大學杰出教授項楚負總責,浙江大學資深教授張涌泉協助首席專家主持具體工作。匯輯匯校工作主要由張涌泉率復旦大學張小艷教授、浙江大學秦樺林博士負責,匯注工作主要由項楚率四川大學何劍平教授、羅鷺博士負責。全書爭取在2019年底定稿,2020年出版。
本課題以匯輯、匯校和匯注為核心,為此設立以下6個子課題:
(1)匯輯匯校總負責。該子課題負全書資料搜集、匯輯、匯校、圖版處理、附錄等工作之總責,審定圖版、錄文和全部校記,並協助首席專家確定全書體例,審訂全部成果,保証全書校注之質量。負責人浙江大學張涌泉。
(2)匯校(卷一至卷三、附編)。該子課題主要負責全書卷一至卷三及附編匯校工作,並審讀全書。所承擔的匯校工作應在2016年底完成。負責人浙江大學秦樺林。
(3)匯校(卷四至卷七)。該子課題主要負責全書卷四至卷七匯校工作,並審讀全書。所承擔的匯校工作應在2016年底完成。負責人復旦大學張小艷。
(4)匯注(卷一至卷三、附編)。該子課題主要負責全書卷一至卷三及附編匯注工作,並審讀全書。所承擔的匯注工作應在2018年底完成。負責人四川大學羅鷺。
(5)匯注(卷四至卷七)。該子課題主要負責全書卷四至卷七匯注工作,並審讀全書。所承擔的匯注工作應在2018年底完成。負責人四川大學何劍平。
(6)資料搜集與圖版處理。本子課題主要工作有4項:a.全面普查現已刊布敦煌文獻圖版,匯集變文寫本資料﹔b.負責彩色圖版之購置、綴合和后期處理﹔c.匯集近百年來跟變文校釋有關的成果,並歸入相應字句之下﹔d.編制《敦煌變文補校論著目錄》《敦煌變文語詞索引》《敦煌變文寫卷索引》。負責人浙江師范大學張宇、浙江大學張龍飛。其中前三項工作應在2015年6月底前初步完成,后一項工作應在2019年底完成。
四、存在的困難
圖文對照是本課題的亮點之一。本課題擬採集購置變文的全部彩色圖版,彩色圖版與錄文對照,以方便讀者,增加可信度。彩色圖版與錄文對照,這在敦煌文獻的整理方面堪稱創舉。根據項目投標書,課題組將向英國圖書館、法國圖書館、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中國國家圖書館四大敦煌文獻收藏機構及其他公私藏書機構購置變文寫本彩色照片,這是本課題的工作基礎,也是后續研究得以開展的關鍵和重要保障。初步估計變文寫本約280號,每號長短不一,以平均每號10紙計,估計達2800紙左右。攝制敦煌寫本彩色照片各圖書館收費不一,張涌泉教授2013年曾向英、法、俄及國內的部分圖書館申購彩色照片作《敦煌寫本文獻學》一書插圖用(插圖用的照片大多是寫本的某一局部,如果購買整個寫本,價格有可能會提高),經熟人聯系,最終支付的價格如下:英國圖書館、法國圖書館每張25
歐元,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每張20歐元,上海圖書館、上海博物館每張人民幣500元。以每張平均人民幣300元計,總計需要經費84萬元。加上赴英、法、俄及日本調查變文寫卷及攝制彩色照片的交通費、食宿費及其它費用23萬元,兩項相加,招標書中開列的經費預算達107萬之多。但目前批准的經費總共隻有80萬。現在是按原計劃申購彩色照片,還是等到申請到后續(兩年后)滾動經費再說,這是一個難題。如果得不到后續滾動資助,恐怕隻能取消以后附加彩色照片的做法。
附錄二 開題報告會評議專家發言記錄
江藍生(組長,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學部委員、文史哲學部主任):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提出這樣的重大課題,我知道后特別高興、激動,因為我曾經接觸過敦煌變文的資料,雖然后來中斷,但還是有一點故土情結的。這個項目不僅僅是個人的課題,而是代表國家水平的課題,應該編這樣一本書。我仔細閱讀了開題報告,課題論証很全面,綴合的圖版很吸引人,有創新意識,能寫出這樣的開題報告,就一定能把這個項目做好。我認為課題有以下幾個優點:
1.學術基礎豐厚。項老師和張老師在敦煌變文研究方面有多年的學術積澱,有豐富的經驗,對敦煌文獻非常熟悉,格式、體例、用字都很熟悉,前期都出了高質量的成果。有這樣堅實的基礎,循序漸進,因勢而生,不得不發,一定能編成一部高水平的變文全集。
2.課題學術價值大。變文不僅是研究俗文學的重要資料,而且由於文獻的白話成分很多,對研究當時的語言也是重要的材料。語言學界就是以晚唐五代俗文學作品作為中古與近世語言分界的標志。正是由於敦煌文獻的出現,很多學者,比如呂叔湘先生,就把這個時代作為近代漢語的起點。對這些文獻加以研究,出一個特別可靠的全集,對文學研究、語言研究、文獻研究都有很高的價值。學術界已有研究,或者本子不全,資料分散,現在匯輯一編,經過拼接綴合,增加很大篇幅﹔或者注釋不全、定名不合適,需要進一步提高。項老師和張老師已有很好的前期成果,在高起點上進一步深化,必將成為敦煌變文史上的裡程碑!
3.項目的創新之處所在甚多。
①數量增多。冠以全集,名副其實,幾乎將所有相關文獻一網打盡。
②質量很高。樣稿與凡例很好,在自己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勇於自我否定,繼續前進,質量上必然會有很大提高。
③圖文對照方式很好。雖然搜集圖版費時、費事,但很有必要。立意很高,懸格很高。
④撰寫題解特別好。用簡練的文字交待版本情況,進行背景介紹,價值很大。題解的撰寫很不容易,很見功夫。
⑤凡例寫得非常精細,思考深入,精細而不繁瑣。比如說常見偏旁混用、常見通假字,予以忽略,而很有價值的異文、異題收錄,繁簡得當。符號方面有創新,都費了心思、動了腦筋。異體字、俗字等保留原貌,很有意義。
總之,項目的設計體現了兩個重要原則:一是存真。決不輕易改字,凡是改動的,或者經過考証確定的字必然有注釋、出校記。二是精審。凡例非常細致,如何錄文、底本的選擇、校本的處理、包括附錄、用字和排版,都說得清清楚楚。能寫出這樣的凡例,本身就具備完成的條件和水平。凡例操作性強,體現了課題組嚴謹的學風。接下來談幾點建議:
1.初稿中的難點應發給專家學者廣泛征詢意見。
2.疑難處可以使用語料庫等現代化手段解決。過去項老師從事敦煌文獻研究靠的是博聞強識,現在我們可以借助語料庫解決一些問題。
3.經費困難不成問題。國家社科基金非常充裕,在經費方面一定會全力支持,不要有任何顧慮。隻要能出精品,加強階段性成果的宣傳,一定能獲得滾動資助。
最后代表專家組表示祝賀,期待課題組能出精品、傳之於世。
趙振鐸(著名語言學家、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
非常高興參加項楚教授的開題報告。我讀大學畢業后因科研工作需要曾翻閱過敦煌變文的資料,很有收獲。變文的校注工作有二點很重要:
1.訓詁非常重要。變文的訓詁的方式和方法與傳統不一樣,用傳統的小學書講不通,需要重新審視才能解決。徐復先生曾建議利用《廣韻》,敦煌文獻中有的字可以在《廣韻》中找到解釋。
2.校勘很重要。變文是手寫的,容易出錯,其校勘與經書、子書不一樣。潘重規先生講《龍龕手鑒》的校勘很有新意。因此,對變文的新校、新注,應該跳出前人的圈子,要在利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蔣冀騁(語言學家、湖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
項先生是敦煌學研究的名家,在國際、國內都很有影響,由他來領銜編纂《敦煌變文全集》,是非常合適的,很有意義。敦煌在中國,有關敦煌變文的全集也應該在中國。日本人最擅長編資料,做事很認真,要跟他們比一比,做得更精審。而且這個團隊很好,一定能做好這項工作。簡單提幾個建議:
1.第11頁《凡例》第四行“每卷更依歷史時代次序之”,有些卷子、有些故事沒法考察其時代,該怎麼辦?可能要說得更明確些,區分寫本時代、故事時代、故事主人公時代。(張涌泉教授回答:比如《伍子胥變文》,按照故事主人公的時代排列。)
2.子課題負責人能否交互看稿。負責匯校、匯注的四位負責人至關重要,其學術水平並不完全一致,各有專長,建議匯校、匯注初稿完成后,互相看稿,多提意見。
3.關於彩色附圖,還是要盡量爭取。因為彩色圖版的意義更大,對校、注都有影響。為保証質量,建議購置,如果經費不足,兩年后可以申請滾動資助、追加經費。
曹順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學文科杰出教授、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
首先祝賀項老師獲得這個重大項目。項老師在敦煌學方面做得非常優秀,曾經折服過日本人,《敦煌變文全集》做成后,他們更不敢夸口“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了。項老師是這方面的權威,再加上學生張涌泉教授的協助,一定能出一流水平的學術成果。經費少的問題可以進展到一定階段后向國家提出申請,購買彩色圖片是非常充分的理由。建議項目要加大宣傳力度,多召開學術會議(包括小型會議),請有關專家參加,擴大項目的影響力,可以在成都召開,也可以在北京、杭州召開。即便暫時沒有申請到滾動資助,如果需要經費,學院也可以提供支持。希望大家以學術為尚,不必有其他顧慮。預祝項目圓滿成功。
俞理明(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
各位老師提的意見都很中肯。項先生和張老師聯合承擔這一工作,是強強聯手,很值得期待。《凡例》設計非常精細、周詳,可以成為研究的范本。有兩個小的建議:
1.課題組要加強合作交流,建立良好的交流機制。課題分為校和注兩部分,分工要明確,但不一定要採取先校后注的方式,可以交互進行,校勘者先校某些部分,注釋者同時先注另一部分,校、注完后再交流,及時發現問題,爭取做得更完善。
2.注釋前人成果,詳細標明出處,這一體例非常完善。但附錄中的論著目錄,當同一書有多個版本時,是否也同時標注,這樣會更加好,更方便讀者查核。不僅有助於敦煌變文的研究,還能夠為學術界樹立典范。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