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唐凱麟:人格力量的生動闡釋

2015年06月16日15:22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人格力量的生動闡釋

  《和諧社會視閾下的榜樣與偶像研究》 彭懷祖 著 學習出版社

  彭懷祖教授新著《和諧社會視閾下的榜樣與偶像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成果),將榜樣與偶像放在一起研究,挖掘人格力量在社會秩序建構中的作用,很有現實意義,值得一讀。

  和諧社會是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如何構建和諧社會,眾多法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的學者見仁見智,其思路大多從發展生產力、依法治國等角度展開。本書則另辟蹊徑,注重挖掘人格力量在社會秩序中的作用。本書所講的人格力量,既不同於中國傳統文化所講的聖賢、君子,也不同於西方傳統文化所講的先知、基督,而是具有時代意義的榜樣和偶像。怎樣看待榜樣教育在當代社會面臨的困惑和挑戰,怎樣看待偶像崇拜的過度,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如:榜樣力量弱化的原因和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社會誘因是什麼?如何深入認識青少年偶像崇拜這一社會現象?如何通過卓有成效的榜樣教育引導青少年走出盲目崇拜偶像的誤區?青少年榜樣和偶像的演變所折射的社會價值觀念和信仰是什麼?有什麼啟示?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在全球范圍文化多元交融、碰撞、轉型、困惑的背景下,我們應當樹立什麼樣的榜樣或偶像?榜樣與偶像有哪些共通之處,差異之處,二者是否可以有條件地相互轉換?針對和諧社會視閾下的榜樣教育弱化和偶像崇拜過度的現狀,有哪些對策建議及未來展望?等等。人文社會科學著作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研究者的問題意識,時下著作出版越來越容易,“著書不立說”的現象已成常態,主要是沒有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本書所涉及和選擇的問題既是現實生活中長期存在的問題,也是學術界沒有形成共識的問題,作者提出這些問題以及所作的探討和思路,說明了作者的學術品味和追求。沒有這種“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是不會出現“文章不做半句空”的佳作的。

  當然,由於榜樣和偶像問題涉及多個學科,在人類文化越來越走向個性獨立的未來,榜樣教育和偶像崇拜的改進是否像作者所說的那樣樂觀還有待觀察。但我相信,彭懷祖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憑著對於學術的真誠和執著,還將取得更大的學術成就。

  (作者為湖南師范大學教授)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