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譚虎娃:延安整風精神淺談

2015年06月15日17:46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延安整風精神淺談

  整風運動中,1942年春毛澤東在軍事高級干部會議上作報告。資料圖片

  延安整風運動是1942年到1945年4月七大召開前,黨在領導敵后抗戰的同時在全黨范圍內開展的一場深入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它為全黨樹立了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為奪取抗戰勝利和民主革命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延安整風運動中形成了以求知、求實、求真、求新等為主要內涵的整風精神,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要借鑒延安整風經驗,“以整風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以整風精神嚴格黨內生活”。

  延安整風精神是一種“擠”“鑽”的求知精神。延安整風運動是全黨干部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系統而全面的學習和把握。學習和應用吸收了幾千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的一切優秀成果的馬克思主義,不僅需要具有豐富的、具體的社會知識與科學知識做基礎,而且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面對干部工作繁忙學習時間少,有的干部文化水平低、理論素養差等問題,1939年5月毛澤東在《在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沒有工夫,這已成為不要學習理論、躲懶的根據了。共產黨員不學習理論是不對的,有問題就要想法子解決,這才是共產黨員的真精神。在忙的中間,想一個法子,叫作“擠”,用“擠”來對付忙。看不懂也有一個辦法,叫作“鑽”。延安整風運動首要的就是以“擠”“鑽”的求知精神為導向,從“學習是共產黨員的責任”的政治高度出發,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當然,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把“擠”“鑽”內化為一種精神狀態,而且要外化為切實可行的制度,即堅持自上而下的組織領導,每天兩小時的學習,在精讀的基礎上做少而精、不求數量但求質量的筆記,以及按時檢查、測驗。通過精神的引領和制度的保証,“造成一個風氣”“造成一河大水”,使得黨員領導干部舍棄閉塞頭腦、窒息思想的主觀主義和自以為萬古不變的方式方法,願用、能用、善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分析、解決問題,從而推進黨的事業的大發展。

  延安整風精神是一種“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的求實精神。早在1938年10月14日,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報告《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就提出了實事求是的概念,指出:“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范。因為隻有實事求是,才能完成確定的任務﹔隻有遠見卓識,才能不失前進的方向。”延安整風運動開始后,實事求是更是貫穿其始終。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毛澤東對實事求是這一概念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做了新的科學解釋,賦予其嶄新的時代內容﹔同年年底,毛澤東給中央黨校確定了“實事求是、不尚空談”的辦學方針。1945年,毛澤東為七大紀念冊的題詞又是“實事求是,力戒空談”。如何才能做到實事求是呢?延安整風中的陳雲經過認真思索,得出了“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的結論。所謂“不唯上”,不是說上面的話不要聽,而是說不要“唯上命是從”,這同六屆六中全會強調的“個人服從組織,下級服從上級,少數服從多數,全黨服從中央”的組織原則並不矛盾﹔“不唯書”,也不是說不學習馬克思主義著作,不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而是說要結合本部門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創造性地靈活運用﹔“隻唯實”,就是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在延安整風運動中,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堅持“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的求實精神,以“眼睛向下”“做小學生”的態度,把調查研究作為學習的重要一環,作為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最終真正做到了用馬克思主義這根“矢”來射中國革命實際這個“的”,用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來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延安整風精神是一種“是就是,非就非”的求真精神。延安整風運動是思想教育運動,是用來解決黨內的是非問題,即在精讀文件、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每個人都要深思熟慮,反省自己的工作及思想,反思自己的全部歷史,“把文件中的道理當作尺碼,來量一量自己……來稱一稱自己”,從而進行恰如其分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找出改正錯誤的實際辦法。1943年2月6日,中央黨校為慶祝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舉辦舞會,在會場中懸挂兩條標語,其中一條就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1945年4月,黨的七大在延安召開,會場兩側懸挂著6個插著鮮紅黨旗的旗座,每個旗座上也寫著“堅持真理,修正錯誤”8個大字。對於共產黨人來說,在黨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凡是正確的理論、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以及黨員干部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工作作風,必然“與人民利益相一致”,凡是錯誤的理論、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以及黨員干部中存在的錯誤的思想認識和工作作風,必然“與人民利益相違背”。進而言之,所謂“堅持真理”,就是“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所謂“修正錯誤”,就是“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推動下的“是就是,非就非”的精神是延安時期黨的事業“轉危為安、轉敗為勝”的根本動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風范。

  延安整風精神是一種“推陳出新”的求新精神。延安整風運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求變、求新,求個人思想從非馬克思主義的轉變為馬克思主義的,求工作作風從主觀主義轉變為實事求是,求組織工作從山頭主義、宗派主義轉變為五湖四海,最終實現黨風的優良和事業的全新局面。求新,不是喊口號,不是裝門面,而是要黨員領導干部勇於擔當,順應潮流,開拓創新。1942年10月毛澤東為延安平劇院題字“推陳出新”。五年后的1947年10月轉戰陝北的毛澤東在看完晉劇《反徐州》后,題詞“與時並進”,這種一以貫之的求新思想,不僅僅是對戲曲文藝的要求,更是整個革命事業前進方向的指針。所以,在大生產運動中,改變了幾千年來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單位的個體經濟,建立了相互幫助、共同勞動的初級形式的合作社﹔在陝甘寧邊區出現了全國解放區第一個帶有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合作社——苗店子合作農場。在教育事業上,不僅主張要以“打碎舊的一套”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廢除封建的舊的教育制度,而且主張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教育的思想“翻譯成真正中國的言語”,“徹底地改進我們的全部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在職教育”,“發展真正與人民與實際相聯系的教育,替中國的新教育真正開辟一條康庄大道”。這種求新就是要深入群眾生活,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體性和創造性,運用“集中起來,堅持下去”的領導方法,最終實現既符合人民大眾的利益,又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的創造。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延安時期黨的純潔性建設歷史經驗研究”〔14XDJ006〕的研究成果)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