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俞可平:將全球問題的研究上升到全球學的高度

2015年06月15日17:23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將全球問題的研究上升到全球學的高度

  《全球學導論》,蔡拓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全球學作為一門學科或學問的條件已經具備

  一個問題或一個領域,要成為一門學問或一個學科,需要具備若干必要的條件。首先是該問題或領域對人類知識積累或文明進步的重要性,隻有那些對人類知識進步和文明進步有重大意義的問題或領域,才能形成自成體系的學問或學科。其次是特定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概念體系,如果沒有與其他學科相區別的問題領域、分析概念和研究方法,這門學科也不能成立。最后是擁有一支專業的研究隊伍,有一群人專門從事該學科的研究。按照這樣三個方面的標准來衡量,全球學作為一門學科或學問的條件已經具備。相應地,設立全球學的專業課程,編寫全球學的專業教材,正適逢其時。

  全球問題作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歷史並不算長。全球問題成為世界范圍的關注熱點,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后開始的。然而,全球問題與其他問題不同,它與全球化相關,是全球化的伴生物。全球化則是世界歷史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是人類進入一個全新時代的主要標志。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在經濟一體化的基礎上,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一種內在的、不可分離的和日益加強的相互聯系。全球化事關人類的命運。它不僅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和交換方式,也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全球化是人類歷史中一個漫長而巨大的轉變過程,它還剛剛開始,遠沒有終結。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全球問題的研究,就是對人類自身命運的探索。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將全球問題的研究上升到全球學的高度,使我們對全球問題的研究更加知識化、系統化和專業化。

  ■中國學者在全球問題的研究上跟發達國家的距離沒有其他學科那樣明顯

  中國學者在全球問題的研究上也起步於上個世紀90年代,相對而言,這一領域的研究跟發達國家的距離沒有其他學科那樣明顯,這主要得益於兩個原因。

  其一,眾多的全球問題是全球化時代的產物,是人類在我們這個時代所面臨的新問題,各國學者對這些問題的認知和研究大體上處於同一水平線上。

  其二,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進程,是世界全球化進程的重要角色。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成為中國騰飛的兩翼。這一現實背景,既為中國學者開展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動力,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中國學者不再像改革開放前那樣閉關自守,與世隔絕,而可以親身參與和體驗重大的全球化事件,直接與國外學者進行學術交流。例如,每年都有大量國內學者去海外訪問研究,國內還譯介了眾多國外全球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因此,國外學者關於全球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幾乎同時就能為國內學者分享。

  ■編寫《全球學導論》的根本目的在於建立一種新的學科知識體系

  在國內眾多全球化研究機構和團隊中,以蔡拓教授為首的研究團隊,在全球問題研究上一直處於前沿的位置。蔡拓教授是國內最早進行全球問題研究的學者之一,10多年來他一直是該領域的代表性學者之一。在南開大學時,他就率先創辦了全球問題的研究機構,設立了全球問題的重大課題。到中國政法大學后,他繼續領導一個專業團隊,從事全球問題研究,取得了眾多為學界所公認的高質量研究成果,也因此於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設立了全國第一個全球學專業博士點。由蔡拓教授領銜來主編國內首本《全球學導論》(《2014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作品),應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作者編著此書的直接目的,是為全球學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基礎性教材,而其根本目的,則在建立一種新的學科知識體系,用以揭示全球化進程的規律和全球化現象的本質。為此,作者試圖從本體論、價值論和方法論的角度,為讀者提供一套描述和分析全球化進程和全球問題的概念、理論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作者實際上是在倡導一種全球意識、全球思維、全球認同和全球價值。這一點對於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國,特別是對於重塑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尤為重要。

  我們習慣於以中國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而在全球化時代,我們更要習慣於以世界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用世界的眼光來看待中國,不要用中國的眼光看世界”,是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在108歲時所說的一句至理名言,是這位大學問家在飽經世間滄桑后對中國與世界關系的一個深刻參悟。很多人可能並不理解這句話的意義,甚至還會有不少人反對這句話。我想,如果能夠認真讀完這本《全球學導論》,那就一定會對周有光先生的上述名言,有更深切的理解。(作者為中央編譯局副局長)

  何謂“全球學”

  “全球學”也稱“全球研究”,是以全球問題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學科,運用未來預測、社會生態學、國際關系學、世界經濟學等各科知識,研究當代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各種緊迫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全球學致力於對諸如環境惡化、人口群體遷徙、和平、沖突、全球貿易與經濟聯系等全球性問題進行闡釋,目的是為了讓人們能夠更好地去改進自己生活於其中的世界。(艾北 輯)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