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首部從整體性視角進行編纂的大型馬克思主義辭書,《馬克思主義大辭典》(以下簡稱《大辭典》)自去年4月啟動編纂工作以來,取得階段性成果。圍繞指導思想、辭典定位、邏輯線索、內容結構、條目選擇等內容,《大辭典》編委會進行數次研討,並於去年年底完成辭書樣條編寫工作。
《大辭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同時是湖北省委宣傳部與武漢大學共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協同創新中心重點項目,由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主任徐光春擔任主編。
《大辭典》條目編寫工作已全面啟動,目前進展順利。《大辭典》常務副主編、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梅榮政介紹說,編寫好的條目將於11月底前交給各分主編統稿,於2016年2月底前交給《大辭典》總編室集中統修。
“與以往馬克思主義辭典不同,《大辭典》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從整體性視角出發,力爭實現‘橫通’與‘縱通’的統一。”梅榮政解釋說,“‘橫通’是為全力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主要組成部分的內在聯系,‘縱通’則注重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連續性與階段性的統一,將全面反映作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一系列理論成果。”
對於條目編寫,梅榮政強調要處理好創新性與可靠性、貫通性與階段性、可讀性與精准性三對關系。“《大辭典》面向黨政干部、高校教師、青年學生和廣大群眾,以供其學習和研究,要有知識、有韻味、有生氣。”
“馬恩編”分主編之一、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袁傳銀拿到樣條“馬克思”“恩格斯”后,反復思考,既要完整展示人物生平、思想和歷史地位,又要簡練精確、突出重點,以介紹好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據介紹,“不寫爭論性意見”也是《大辭典》條目編寫的重要特點。《大辭典》不設爭鳴場地、不述爭議,自覺堅持用作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評判問題,同錯誤思想劃清界限。(作者 張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