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近日,由教育部負責組織編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已有部分陸續完成編寫、交付出版。這是工程推出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的一件大事。這些教材如何貫穿馬克思主義立場原則方法,與同類教材相比有何優長,在使用中應注意哪些重點難點問題?本版特辟出專欄,邀請編寫組首席專家撰文解析。今后,本欄目還將邀請中央及教育部馬工程專家、一線教師、學生等就新出版教材及此前已經出版使用的工程教材展開分析、討論,以期更好地推動教材編寫與使用工作。
《當代西方文學思潮評析》是我國第一部對當代西方文學思潮進行整體概括和評析的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我們注重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特別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立場、觀點、方法科學評析西方當代文學思潮,客觀地呈現了當代西方文學思潮的整體面貌和基本特征。
使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文化觀點評析當代西方文學思潮是本教材的重要特點。當代西方文學思潮是當今世界重要的思想文化形態,隻有在同它交流中才能客觀認識其基本面貌、在交融中才能吸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交鋒中才能拒斥其西化文學價值觀,從而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在編寫方法上,本教材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的文學批評標准,堅持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的有機統一,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直至今日的西方文學思潮的總體形態與各個流派分支進行了詳細介紹和深入分析。教材聯系晚近資本主義社會背景下西方各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的整體狀況,聯系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哲學思潮和價值觀念,力求准確揭示特定文學思潮產生和發展的現實基礎、思想根源和階級根源,從而全面深刻地展現了當代西方各種文學思潮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規律,較好地實現了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科學評析當代西方文學思潮的目的。
由於國內高校此前較少開設此類課程,且沒有正式出版的同名或類似教材,國外學者也很少對“當代西方”這一概念所涵蓋的文學思潮進行整體性研究。因此,在本教材編寫中幾乎沒有可供參考的典型模本。為了拿出高質量成果,課題組首先全面搜集、整理當代西方文學思潮的相關材料,主要從英文、俄文、法文和德文的文學作品、文學理論等一手材料中認真梳理、尋找線索,提取基本事實。其次,課題組根據“當代西方”這個時空組合的特定歷史結構,依據“文學思潮”在文學活動中有級層差別的結構特征,參照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陸續興起的具體文學思潮概括為存在主義文學思潮、新現實主義文學思潮、新左派與反文化文學思潮、后殖民主義文學思潮、女性主義文學思潮、流行文學思潮、生態主義文學思潮以及實驗主義文學思潮等次級文學思潮,這些思潮分別體現了現實主義、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這三種一級文學思潮的文化特征。最后,教材還進一步分析指出,這些文學思潮歸根結底是當代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社會存在的反映,同時又是文學作為意識形態形式用審美特殊性探尋社會出路、尋找人類生存的新可能性的文化心聲,既表達了全球文化的某些普遍性問題,又具有鮮明的西方屬性。這樣的分析與定性,有助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科學對待西方各類文學思潮。
教材亮點
●堅持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的有機統一,展現了當代西方各種文學思潮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規律﹔
●重視對構成文學思潮的文學風格、文學流派和文學活動的具體考察,幫助學生提升辨別能力﹔
●吸收學術界已成定論的最新研究成果,體現前沿性和規范性。
(作者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當代西方文學思潮評析》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