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高中畢業與同學合影,前排中為何自力。
四月的南開園,楊柳依依,百花盛放。
經濟學院大樓一層的階梯教室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2013級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開班儀式正在進行。台下30名擇優選拔的本科生聚精會神聆聽演講,渴望知識的雙眸熾熱真誠。此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何自力正耐心解答學生們的各種疑惑。
“咱們開設實驗班,目的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發展培養一批優秀的知中國、知世界、服務中國的理論研究和創新型人才,你們將是最杰出的,這是我所堅信的!”何自力語氣沉靜、精神篤定。
在這些年輕學子身上,何自力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時鐘撥回到30多年前,彼時的何自力叩開南開大學經濟學系的大門。在這所“知中國,服務中國”的百年老校,他盡情地吸吮著知識的營養,系統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不僅確立了自己的職業方向,致力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更重要的是還樹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終生信仰。
“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解得愈透徹,愈真切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持久生命力!”何自力發自肺腑地說。
1.是興趣,更是機遇
1975年,寧夏黃羊灘農場,剛滿18歲的何自力與工友一起將採石場的巨石搬到車上,拉回工地。高中畢業后,他響應國家“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號召,在賀蘭山腳下的一家國營農場開始了歷時一年半的勞動學習。
和灰、挑水、搬磚頭、做小工、蓋房子,構成了何自力每天生活的主題。體力勞動雖繁重枯燥,但何自力不僅不叫苦,反而重活累活“一肩挑”,以此磨煉意志。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年輕人應該勇於吃苦,敢挑重擔,這樣才能鍛煉成長。”
身體上的不怕苦源自精神上的富足。下鄉勞動時,他把中學課本和政治理論讀物都裝進一個木箱帶到農場。白天勞動結束后,晚上堅持讀書,宿舍裡的那盞燭光常常最后熄滅。這些書籍成為支撐他度過那段特殊時光的精神食糧。
說起政治理論讀物,何自力直言感謝高中政治課的啟蒙。“我的政治老師戴著一副眼鏡,氣質儒雅,講課很有吸引力。聽他講馬克思主義哲學,覺得太有意思了!”回憶起當年的場景,何自力仍流露出初識馬克思主義時的“一見傾心”。
為了深層次理解政治、哲學等理論,何自力在書店、報攤尋找相關課外讀物。與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摘譯》雜志的“邂逅”,打開了他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正是從那時起,他了解到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和政治以及蘇聯東歐國家的改革情況。從高中時起,何自力就開始閱讀《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等馬克思主義文獻。少年時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接觸雖然並未開花,但馬克思主義理論興趣的種子卻已在心底發芽。
1976年底,何自力回城,成為一名工人,閑暇之余依然拿出理論讀物來“啃”。恰逢次年恢復高考,一直憧憬大學生活的何自力一邊堅持工作,一邊勤奮讀書,准備參加高考。
機會總是向那些有准備的人拋出“橄欖枝”。堅持不懈地學習,為何自力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也使他拿到了南開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的錄取通知書。
那一紙通知書,是等待,也是紐帶。
2.是耕耘,更是收獲
一粒種子,隻有扎根大地,精心澆灌,方能長成參天大樹。
大學前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興趣這粒種子,在南開大學經濟學系這片沃土上,扎根生長。在這所百年老校,何自力像一隻自由的魚兒,在知識的海洋裡盡情暢游:認真學習經濟學課程,廣泛閱讀各類經典著作,奔走於校園各處聆聽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
當時正值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拉開,各種社會思潮涌入,中國改革向何處去?哪種理論能正確引導中國經濟社會改革方向……一連串疑問把何自力推向了理論深處。“改革需要經濟學理論的指導,理論本身也需要在實踐中摸索和發展。”他試圖在各種思想火花的碰撞和激蕩中找到一把打開現實問題的“鑰匙”。
閱讀和學習《資本論》是經濟學系本科生的必修課。何自力在領略了《資本論》的深刻內涵后,心中有了確切答案。
“《資本論》系統、完整、深刻闡述了資本主義發展方式的過程,對人類歷史發展趨勢和方向進行合乎邏輯的闡釋,其蘊含的邏輯力量讓我無法抗拒,這種力量實在令人震撼!”何自力激情澎湃。對馬克思主義的學術體認讓他將這種理論邏輯內化為日后理論研究的標准。
對《資本論》的系統研讀,使何自力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有了深入了解,也最終形成了一種觀點,即馬克思主義的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基於這一科學方法論形成的政治經濟學理論是一個富有生命力和解釋力的科學體系,它不僅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必然性作出了科學解釋,而且對中國改革和發展道路選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社會主義是最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制度,中國隻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真正實現現代化。中國的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
通過閱讀經典,何自力更加確定自己的職業興趣。從1998年留校任教起,他的研究和教學領域就從未變過。這是他的陣地,也是他的戰場。
在老師的諄諄教誨及自己的勤勉努力下,何自力的學術研究之樹挺拔蔥蘢。
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何自力始終保持一份敬意。在他看來,“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最具有人文關懷的理論。它對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給予極高的重視,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一種十分親切的感覺。”因此,“讓政治經濟學更好地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理論支撐”,何自力畢生堅守,不言放棄。
“我非常慶幸在大學期間,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確立了自己的信仰,而后三十年間始終沒有動搖。隨著歲月的歷練,我的信念更加堅定了!”
3.是責任,更是激勵
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扎實的理論分析能力,讓何自力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結下深厚緣分。
“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要且及時,這是一個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系統工程,是進行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的重要實踐。”
從2005年起,何自力開始參加馬工程教材編寫工作,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的教材編寫以及《西方經濟學概論》《世界經濟概論》等多部經濟學類工程重點教材的審讀和統稿工作。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教材編寫工作自2005年啟動,歷時六年,終於付梓。單是編寫提綱,就經過了馬工程咨詢委員會的5次審議。在該教材的最后統稿階段,何自力與其他幾位專家一起“閉關修煉”,對書稿進行系統全面的推敲修訂,在觀點、體例、表述上反復斟酌、逐字檢查,力求滿足政治和學術高水准要求,達到教材規范和體例標准。
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編寫過程中,何自力反復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系統學習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要講話,時刻捕捉新問題新思路,努力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全面及時反映到教材中。
提及參與這項宏大工程的意義,何自力坦言:“編寫教材時,始終縈繞在我心頭的是如何讓青年學生更准確地認識和更深刻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一過程帶給我啟發,讓我深受感動,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
咨詢委員會中有些老專家年逾古稀,但他們不顧年邁、一絲不苟的精神,讓“年輕人”何自力時刻提醒自己見賢思齊,倍加嚴謹。
“參加這樣的工作,對我來說既是一次思想教育,又是一次學術熏陶,更是一次信念激勵,讓我切實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強大生命力和無窮魅力,堅定了我繼續奮戰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學術研究領域的責任和使命,更堅定了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4.是接力,更是希望
教書育人,是何自力從小就有的願望。馬克思主義事業的薪火相傳,需要青年學生的“接力”。
在人才培養上,他始終強調方向、基礎、創新是三大法寶。
“現在有些年輕人從事學術研究,找不到正確的方向,這與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論有關。”何自力惋惜地說。為此,他始終堅持從學理角度分析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在他看來,與西方經濟學相比,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獨特的階級性、實踐性、歷史性和價值導向性,因此,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政治經濟學是科學的理論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証法,對於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來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從不簡單說教,而是始終把馬克思作為經濟學家進行學理闡述,何自力拂去學生心頭迷霧,讓他們真正領略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和現實關切。
何自力非常重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教育教學實踐。盡管知識體系早已爛熟於心,但他在給本科生講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經典著作導讀”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課程時,仍堅持認真備課,從不懈怠。
“對學生來說,這些基礎課程隻可加強,不能放鬆。隻有提升學生基本理論素養,夯實理論基礎,才能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人才。”何自力秉持信仰,堅持教學服務國家。
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是何自力一貫重視的工作。2008年畢業留校任教的喬曉楠是何自力的學生,直言恩師十分尊重學生的理論興趣,並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自己洞悉某一研究領域的前沿方向、觀點方法等。他還要求學生廣泛涉獵各類哲學社會科學書籍,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在實踐中迸發出創新的靈感。
何自力認為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看待西方經濟學,“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學習西方經濟學,而是如何學習。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從實際出發,站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吸取西方經濟學的合理成分,揚棄糟粕。在廣泛吸取人類文明成果后,實現理論的創新發展。”
有了這三大法寶的支撐,何自力在教學實踐和人才培養方面收獲了多項獎勵:擔任系主任期間,南開大學經濟學系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作為主要參與者的《經濟學基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獲得2014年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主持的《創新型經濟類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研究》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等。
展望未來,何自力始終堅信會有這樣一批年輕人,他們篤信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腳踏實地,肩擔使命,心懷家國,將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
這是一種寄托,更是一份希望!
專家名片
何自力,男,1957年生,河北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教材編寫組主要成員。曾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現為中國經濟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記者 周曉菲)(本文照片為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