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佘雙好:切實提升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能力

2015年06月10日10:25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切實提升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能力

  當今世界,國際競爭日益尖銳復雜,各種思想文化觀念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意識形態斗爭和價值觀念滲透方式更加隱蔽多樣。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積累了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豐富經驗,形成了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基本態度、根本原則和具體方法,為新形勢下處理意識形態問題提供了方法遵循和意見指導。

  1.中國共產黨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基本態度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意識形態建設,善於同西方各種錯誤價值觀念以及黨內不良思想傾向作斗爭。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不斷成熟、不斷成長,形成了一系列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基本態度、根本原則和具體方法,表現出高度自信、坦然開放、大膽無畏的態度。

  中國共產黨對自己的理論建設高度自信。這種自信品質鮮明地體現在中國共產黨自身的理論建設上:建黨初期,中國共產黨堅定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革命戰爭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中國共產黨完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理論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實際相結合,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自己的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度自信。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中國共產黨對自身的發展歷史坦然開放。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勇於承認自身不足、坦然改正自己錯誤的政黨。劉少奇同志曾指出共產黨人如何對待錯誤思想:“我們共產黨人,在黨內黨外的各種斗爭中鍛煉著自己的思想,經常地總結和吸取革命實踐的經驗,檢討自己的思想是否完全適合於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否完全適合於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利益。在這樣的學習、反省和自我檢討中,去肅清自己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殘余以至某些不適合於共產主義利益的最微弱的萌芽。”毛澤東同志曾對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優良作風進行概括和總結,其中“批評與自我批評”就是正確處理和有效解決黨內矛盾、克服缺點、糾正錯誤的科學方法。在歷史上,中國共產黨一向自覺對歷史經驗進行概括總結,主動對出現的錯誤進行改正。比如,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作出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總結歷史經驗,澄清歷史是非,形成理論共識起到了重要作用,表明中國共產黨對自身的發展歷史採取坦然開放的態度。

  中國共產黨對各種意識形態的挑戰大膽無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面對蘇聯的挑戰,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發表了《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理直氣壯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改革開放以后,面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挑戰,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堅定地舉起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大旗﹔在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法輪功”的囂張氣焰,果斷遏止邪教勢力的蔓延﹔面對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挑戰,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旗幟鮮明地對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進行批判﹔面對西方強勢話語和錯誤思潮影響,國內一些人認識發生偏差、盲目跟風的現象,習近平同志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黨員、干部要“堅定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這充分表明了中國共產黨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大膽無畏。

  2.中國共產黨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根本原則和具體方法

  中國共產黨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根本原則形成於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提出了處理思想問題的基本原則,即民主原則﹔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澤東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中進一步闡述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思想問題的原則,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基本原則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必須強化教育引導,增進社會共識,創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

  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習近平同志對意識形態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導權,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劃清界線、批評錯誤、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引領思潮、凝聚共識、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和主導權等一系列原則的提出,為新時期中國共產黨處理意識形態問題指明了方向。

  在9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基本經驗,形成了寶貴的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具體方法。毛澤東把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歸結為說理教育。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深入,我國經濟成分多元化、經濟利益差異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日益明顯,說理教育的局限性逐步顯露。

  為此,《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任務、內容、渠道和對象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只是簡單地重復過去的老方式、老辦法,就難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就是黨在新形勢下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圍繞中心工作與意識形態工作、遠大理想與現實目標、黨性與人民性、正面宣傳與輿論斗爭、總結經驗和改革創新、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全黨動手和部門負責等問題,深刻闡述了事關宣傳思想工作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提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處理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工作的一系列原則和方法,為新形勢下開展意識形態工作提供了方法遵循。

  從說理教育、民主方法到人文關懷、心理疏導再到正面宣傳、網上斗爭、輿論引導等方法的變化,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發展和完善,也表明了中國共產黨處理意識形態問題能力的不斷提升。

  3.切實提升處理意識形態問題能力的重要抓手

  中國共產黨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基本態度、根本原則和具體方法為新時期新形勢下切實提升處理意識形態問題能力提供了方法遵循和意見指導。

  要有充分的理論自信。在當今社會人們思想觀念日益多樣化的情況下,在西方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滲透日益加劇的條件下,社會上、高校中出現各種不同聲音,甚至出現了一些由錯誤思想觀念引發的局部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錯誤觀點雖然看似聲勢浩大、來勢凶猛,但大都強詞奪理、外強中干。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充分的理論自信,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來觀察和處理問題,透過紛繁復雜的表面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律,以高度自信、坦然開放、勇敢無畏的態度來應對各種意識形態挑戰,勇於同錯誤思想觀念作斗爭,主動舉旗、敢於亮劍,積極引導人們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要有堅定的處理原則。中國共產黨在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基本原則,為我們今天處理意識形態問題和辨別社會思潮提供了寶貴經驗。在處理意識形態問題過程中,要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劃清界線、批評錯誤,尊重多樣、包容差異,引領思潮、凝結共識等基本原則,正確處理政治問題與學術問題、意識形態的主導性與社會思潮的多樣性等關系。針對近年來一些國家把我國的發展壯大看作是對其制度模式和價值觀的挑戰,進而加緊對我國進行滲透分化的現實挑戰,我們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遵循黨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基本原則,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導權。

  要有科學的處理方法。從我國目前意識形態問題處理的總體狀況來看,依然存在一些需要克服和解決的問題。概括而言,我們比較習慣於採取顯性、直接、理論、正面、陣地戰的方式來處理意識形態問題,而較少通過隱性方式處理意識形態問題﹔較多採取剛性方式處理意識形態問題,而較少採取彈性方式處理意識形態問題﹔較多採取強制性手段處理意識形態問題,而較少通過耐心細致、潛移默化等方式處理意識形態問題。因此,要學會採用辯証的方法,以顯性與隱性、直接與間接、理論與活動、正面與迂回、陣地戰與游擊戰等相結合的方式來處理意識形態問題。我們既要認真總結、長期堅持,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黨在處理意識形態問題上的寶貴經驗﹔又要善於在處理意識形態問題過程中創新方式方法,積極探索有利於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切實提升處理意識形態問題的能力。

  (作者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工程《德育原理》教材編寫組主要成員)

(責編:實習生、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