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發展趨勢和戰略思路研究”中期成果研討會召開

2015年06月10日11:0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本報訊 近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發展趨勢和戰略思路研究”課題組在京召開中期成果研討會,課題組首席專家、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所長宋立研究員和課題組相關人員向與會專家進行了匯報並聽取專家意見。

課題組認為,“十三五”時期,世界經濟將從低速調整轉入溫和繁榮時期,第三代信息技術、非常規油氣技術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將催生出新經濟增長點。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國家等不同類型經濟體發展趨勢將出現一定程度的分化,全球能源版圖與我國周邊格局也將發生變化,世界經濟形勢逐步向好,我國既處於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又要面臨與主要大國關系更為復雜、能源供應格局異變等諸多不利因素,外部發展環境趨緊。

同時,我國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正在發生變化。改革紅利空前釋放,要素質量有所提高,“雙創”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機制加快形成,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三大戰略加快實施催生新增長極,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傳統比較優勢弱化,高增長時期產生或掩蓋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顯現,對經濟發展的制約日益明顯,我國正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入中高速增長階段。課題初步研究表明,我國經濟增速下降是大概率事件,潛在增長率均值將由“十二五”時期的7.9%下降至“十三五”時期的7.3%。受各種因素制約,“十三五”時期的實際增長率預計在7%左右。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課題組認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點在“全面”、核心在“建成”,關鍵是解決好扶貧攻堅、文化教育與資源環境等短板領域和薄弱環節。在評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問題上,一要從國家層面來理解,即在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質量、民主法治、文化教育和資源環境等各方面的各項指標達到總體預期值上評價﹔二要從地區層面理解,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各地區在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上持續縮小相關差距﹔三要從統計層面來理解,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是監測指標實際值除以標准值,再經加權綜合而得,在數值實現程度上不搞“一刀切”和“絕對同步”,而應體現相對同步,慎用“率先完成全面小康”等提法。隻要“十三五”期間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兩個翻番任務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將如期實現。

課題組認為,“十三五”規劃是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要發揮好“十三五”規劃的導向作用。建議將五年規劃由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拓展為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同時,參照“九五”計劃模式,適當延長規劃期限,以便加強與“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銜接。(羅灝)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