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王銀泉:明末清初耶穌會士傳譯中醫文化的現代啟示

2015年04月02日08:19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傳統中醫文化海外傳播及其影響研究”負責人、南京農業大學教授

明末清初是歐洲殖民勢力向世界各地大規模擴張時期,也是基督教伴隨殖民勢力向東方發展的高潮時期。這一時期,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科學技術開始實質性接觸。以利瑪竇1582年抵達澳門為肇端,1687年法國5位“國王的數學家”抵華為標志的耶穌會士入華傳教,直至“最后的耶穌會士”錢德明1793年去世的兩個多世紀裡,一批批耶穌會傳教士來到中國,中西方文化科技交流進入鼎盛時期。

中醫西傳:耶穌會士對中國文化傳播的貢獻

來華耶穌會士在“中學西傳”過程中,除了譯介儒學典籍之外,還把中醫文化傳播到西方。波蘭耶穌會士卜彌格是向西方全面介紹《黃帝內經》、陰陽五行學說、中醫脈診、中醫望診、中醫方劑、針灸穴位、中草藥的第一人,也是全面系統研究中醫理論、發表嚴肅中醫學術著作的西方第一人。卜彌格對中醫陰陽五行學說和中醫哲學基礎有著深入了解。在《論脈》一文中,他對氣血循行、人體結構和四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等內容做了凝練生動的論述,這些均屬於中國古代哲學和醫學天人合一的基本理論和思想。他還對中醫脈學常識和中醫切脈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在《論脈》中,介紹了三焦和寸口處脈象的對應關系﹔在《耶穌會卜彌格1658年在暹羅王國給醫生們寫的前言》中,以濃重的筆墨強調了脈診在中醫中的重要性﹔在《醫學的鑰匙》一文中,展現了其對脈象、經脈和氣血循行理論的諳熟﹔他依據中國最早脈學專著——王叔和的《脈經》,形成了《中醫處方大全》一書﹔他還撰寫了《通過舌頭的顏色和外部狀況診斷疾病》一文,遠早於后世中醫常用的民國時期曹炳章的《辨舌指南》。

通過法國耶穌會士巴多明寫給法蘭西科學院及本修會的書信,可知他的中醫研究重點是植物藥。中草藥的運用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及理論精髓之一,巴多明詳細介紹了冬虫夏草、三七、大黃、當歸等中國特有藥草和植物,特別是其形態、制作方法和醫學功效。巴多明還注意到動物藥的神奇功效,這一點從他寫給法蘭西科學院的第二封信可以得到佐証,他在信中分別介紹了大黃和東阿阿膠的炮制過程。

根據《耶穌會士書簡集》,法國耶穌會士殷弘緒在至少4封信函中詳細介紹了具有藥用功效的中國植物,如柿子、荔枝、槐樹、柳樹、掃帚草、樟腦、蕨、芝麻、葛根、赤小豆、芍藥、金銀花、通草、人參、白芨根、白芍、馬齒莧等,此外還介紹了辰砂、雄黃、磁石粉等礦物藥,以及羊肝丸這味動物藥。殷弘緒在中醫文化傳播方面最突出的貢獻是他對中國人工種痘的詳細介紹,並肯定了中國古代種痘術比歐洲先進。他駁斥了西方對中醫的懷疑,高度評價了中醫的優勢。與同期來華的耶穌會士巴多明關注阿膠的藥用功效頗為相似的是,諳熟中國文化和中醫藥知識的殷弘緒同樣關注到了中國的動物醫學,他甚至還向歐洲介紹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動物醫學偏方:羊肝丸治療夜盲症。殷弘緒對中醫研究的高深造詣還體現在他對曾被中國古代醫學蒙上神秘面紗的傳奇中藥“秋石”的詳盡介紹。

中醫藥文化海外傳播的現代啟示

明末清初來華耶穌會士把燦爛悠久的中國文化展現在歐洲人面前,為歐洲啟蒙運動提供了重要思想材料。他們的貢獻不僅在於促進了中醫文化和中華文明成就在西方的傳播,影響了同時代的歐洲思想家和科學家,加深了中西方在思想體系和文化傳統之間的調適與融合,而且在東西文化尋求共同性和互補性的過程中,促進了雙方政治和文化制度方面的相互吸收和仿效,為歐洲民族文化發展提供借鑒和參照,從而為促進社會變革發揮了作用,對當下的中國文化傳播和中外文化交流亦具有參考和借鑒意義。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文化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思維方式,集國家文化軟實力與科學技術硬實力於一身,更是體現綜合國力、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和天人合一思想,是中華民族的思想核心和精神實質,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世界觀、價值觀、健康觀。中醫藥既是一門生命科學,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一門兼備人文與自然科學雙重屬性的醫學。向世界宣介中醫藥文化知識,是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提高國際話語權的重要途徑,而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天人合一”、“中庸和諧”等觀念可為人類認識世界、解決文明沖突提供借鑒。2010年,中醫針灸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目錄,為中醫藥文化的海外傳播開啟了新紀元。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區別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標志,中醫藥文化上升到文化遺產的高度,這不僅需要中國人的保護和傳承,還需要全世界共同的保護和傳承。

中醫要在文化概念和認知體系完全不同的西方被接受,關鍵在於普及程度,而普及必須依賴傳播。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國民性的印象改變可以源於文化。傳播到國外的中華文化要素,隻有通過國外受眾的理解、接受和創造性轉化進而融合到他們自己的文化中去,才能使這些文化要素產生作用和影響。在西方,中成藥沒有一例通過歐盟《傳統植物藥注冊程序指令》,英國開始禁銷中國中成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文化傳播有助於促使中醫藥走出去。既然在技術上很難溝通,我們不妨換一種思維方式,通過中醫藥文化海外傳播來推廣中醫藥技術。

做好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不僅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扎實的專業基礎,還要有靈活的表現形式和生動的表達藝術。為更好服務於“中國文化走出去”,新時期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國家戰略規劃﹔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中醫藥文化海外傳播的翻譯﹔豐富中醫藥文化傳播媒介,發揮孔子學院的載體作用﹔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積極推廣中醫和傳播中醫文化。

(責編:趙晶、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