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周方銀:金磚合作機制能走多遠?——對國家博弈過程與利益基礎的分析 

2015年01月28日13:46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摘要】金磚合作保持了平穩推進的勢頭,影響金磚合作的主要有三方面:分別是當前國際格局的現狀,金磚國家實力上升對國際格局產生的沖擊﹔西方國家對金磚合作的應對策略﹔金磚國家自身在金磚合作中的利益考慮及其相互作用。金磚合作本身是相關國家自主博弈的結果,金磚國家相互之間雖然存在多方面的差異,但合作從根本上符合金磚國家的長期戰略利益,並在實現相關利益方面具有其他平台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時間推移,金磚合作在國際經濟和全球治理領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金磚合作 國家博弈 體系轉型 全球治理

【中圖分類號】D814.1 【文獻標識碼】A

自2009年金磚國家首腦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首次峰會,並宣布成立“金磚四國”合作機制以來,金磚合作一直備受世界關注,同時也經常被西方媒體所詬病,認為它雖然具有重要的表面影響力,但缺乏與其影響力相匹配的實質成果。如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安德斯•阿斯倫德認為“金磚時代已經結束”。①約瑟夫•奈認為,由於“金磚國家內部不一致性太大”,使得金磚國家“沒有辦法團結起來”,金磚國家不太可能形成一個“必須認真看待的政治組織”,②等等。

在2014年7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峰會上,五國宣布正式啟動金磚發展銀行籌建計劃。按照計劃,金磚發展銀行將於2016年開始投入運營,並在7年內將該銀行規模擴大到1000億美元。金磚發展銀行的籌建,是世界主要新興經濟體第一次共同創辦跨區域的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這在世界經濟史上沒有先例。它標志著金磚合作從領導人就宏觀政策進行磋商、對話進一步發展到經濟金融層面的更實質性的務實合作,金磚合作機制化建設由此進入更為實質性的階段。盡管國際輿論對金磚銀行后續的機制建設和運營持觀望態度,並試圖放大金磚國家在此問題上的立場差異,但金磚合作無疑已經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金磚合作的生命力從何而來,金磚合作的可持續性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這一基礎是否會隨著國際形勢的變遷、金磚五國經濟實力一定程度的分化而動搖?這些無疑是人們認識金磚合作難以回避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認識金磚合作的發展前景,我們需要從國際關系的層面,對金磚合作的長期基礎進行更深入的認識。

影響金磚合作進程的主要因素

金磚國家概念的提出迄今已有十多年。就金磚國家概念的本意來說,它不過是高盛集團推廣其金融衍生產品而拼湊起來的稱呼,這樣的稱呼很容易因為國際經濟形勢的變遷、金融市場的演化而消逝。表面上,金磚國家缺乏一種有力的粘合劑把它們有效地凝聚到一起。在金磚合作發展過程中,國際媒體包括許多西方學者對其前景的質疑,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但現實中,金磚國家的概念卻並沒有曇花一現,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顯示出逐漸增強的生命力。每年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金磚合作也取得了超乎許多人預期的成果,這顯然也有其深厚的現實基礎。為此,我們需要對影響金磚合作的主要因素進行更深入和更全面的認識,包括從國家之間互動的角度加強對金磚合作的理解,這種認識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預測和規劃金磚合作未來的發展進程。

總體上,影響金磚合作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國際格局方面的因素。金磚合作能夠取得多大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際結構背景性因素的制約,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全球主要力量中心的實力結構。特別是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在全球政治、經濟、軍事安全領域所能達到的實力狀態,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在最好的情況下,金磚國家自身以及由他們組成的國際組織可以發揮出多大的國際影響力。

冷戰結束至今,國際體系從總體上是“單極格局”,或者是隻有一個超級大國即美國的體系。這個體系的一個關鍵特征,是沒有任何單一國家有能力對美國進行制衡。在單極體系下,美國比任何其他大國都更加安全,可以對國際事務的結果產生更大的影響,同時,單極也降低了美國所受的體系約束,增大了美國的行動自由。③與之相比,多極格局意味著沒有任何一個大國處於明確無疑的第一位置。

在單極體系下,較為巨大的實力差距,增大了其他國家制衡美國的代價,降低了其他國家制衡美國獲得成功的可能性,使得體系內的其他大國對於制衡美國顯得躊躇。集體行動的難題進一步增大了其他大國聯合制衡美國的困難。單極體系下特殊的實力結構,對其他國家以及美國不是其成員的國際組織在全球層面發揮影響力形成了頗為不利的外部環境。在單極體系下,由於缺乏足夠的外部約束,擴大了主導大國的行動自由,容易導致其過度擴張或者不適當地追求擴大自身影響力的傾向,並使其不願容忍不受其主導、甚至可能對其影響力構成潛在挑戰或侵蝕的國際組織或國家集團。

雖然中國比較長時期內經濟實力快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際體系中實力對比的變化,但這種變化依然是相對有限的,並不足以推動國際體系從單極結構轉變為兩極結構或多極結構。至少在未來5∼10年,國際體系從單極到兩極或多極的變化依然難以真正實現。

國際結構方面的體系性因素決定了未來一個時期美國以及西方主導下的國際制度,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依然在國際經濟和全球治理領域處於核心位置,金磚合作即使能夠取得較為順利的進展,也無法在核心領域取代這些組織的核心地位。如果金磚國家試圖取代上述國際組織的核心位置,必然面臨來自西方國家的強烈集體反制。從這個意義上,西方國家不看好金磚合作,經常給金磚合作潑冷水,金磚合作在當前體系下前進的過程中總有一些磕磕絆絆,難以達到最優的效果,也是當前國際結構的自然結果。金磚合作倡導“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基本原則,這既是金磚國家自身的真誠想法,同時也是金磚國家與美歐相比總體上處於相對弱勢狀態下的必然選擇。

另一方面,金磚合作本身也是推動國際體系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單極結構下,隨著金磚國家自身實力的增強,它們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具有實質性,金磚合作將越來越具有結構性的含義。當前,金磚國家的國土面積佔全球的29.6%,人口佔世界人口的42.3%,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全球21.3%。如果金磚國家經濟繼續保持較為快速的增長,金磚合作能在國際社會中吸引到越來越多其他國家或新興經濟體的支持,那麼,金磚國家之間的合作,將會在大國實力結構、國際貿易秩序、國際金融秩序、全球治理體系等方面對國際體系的基本結構產生影響,並將改變現有秩序安排中的許多不合理成分。

從實力結構,特別是國際經濟領域的實力結構方面來說,未來一個時期,金磚合作的發展受到以下幾方面走勢的深刻影響:首先,相比於西方國家,金磚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其經濟相對快速增長的勢頭能否長期持續,能持續3到5年,還是10到2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由此將產生十分不同的結果。其次,從30到50年的時間視野來說,金磚國家的總體經濟規模會增長到什麼量級,是最終達到與幾個主要西方國家的經濟總量平分秋色,還是在總量和質量上都存在檔次上的差別。對這一趨勢的認知和估計,會直接影響金磚國家自身、西方國家以及其他許多國家對金磚國家合作的政策和態度。最后,在金磚國家總體實力上升的過程中,成員國家自身的增長是否會出現明顯的分化,金磚國家之間的發展是出現較為固化的分層,還是總體上比較均衡地增長,這會對不同金磚國家的合作心態產生影響,也會為西方國家對金磚合作的分化提供不同的機會和可能性。

國際大勢決定了金磚合作面臨的總體外部環境。外部環境雖然不能完全決定金磚國家在相互合作方面的戰略與政策選擇,但它的確為這些國家提供了不同的可加以利用的空間和機會,也對相關國家的行為構成現實的約束,有時是十分強有力和難以突破的約束,並影響金磚國家對自身在國際體系中的定位,包括實力位置、影響力位置,各自對發展機會和戰略空間的認知,以及為了拓展自身戰略空間所應採取的策略等方面的判斷。

總體上,在當前的國際體系中,金磚國家並不處於強勢地位,它是一支上升中但總體上依然處於相對弱勢的新興力量。面對西方國家在全球貿易、投資、金融以及全球治理領域所具有的制度安排和規則制定方面的優勢地位,任何單一金磚國家都沒有能力單獨做出強有力的挑戰。進行這樣的挑戰既無勝算,又要承受高昂的成本和代價。但金磚國家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加強自身合作、加強互助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自身在國際經濟環境中所處的態勢,在世界經濟與全球治理領域獲取更大的話語權。盡管“金磚”概念的提出最初是出於國際投資的考慮,但金磚國家本身一開始就是作為一種分散在國際體系中的政治力量而存在的,也正是這樣一種客觀態勢,賦予了金磚合作以強大的內在生命力。

西方國家對金磚合作的策略選擇。在同樣的力量結構下,西方國家對金磚合作採取不同的策略,對金磚合作進程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對金磚合作,西方國家大體有下面幾種主要的策略選擇:

第一種策略,是大力打壓金磚合作,極力維護西方在國際經濟與全球治理領域的主導地位,在國際層面公開反對金磚合作對西方影響力的侵蝕,並在政策層面採取反制措施,對積極推動金磚合作的國家直接施加多方面的壓力,迫使其打消通過推動金磚合作獲取國際話語權的念頭。這樣的策略並不一定非西方國家所願,但它會導致西方國家失去在國際經濟合作和全球治理領域的道義制高點,會激起來自體系內的更大反彈。即使在短時期內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從長期來說,這一策略則可能引起金磚國家進一步的反感,反而由此增大金磚國家從長期來說的凝聚力。畢竟,在很多時候,外部壓力是增強內部團結的有力因素。隨著金磚國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逐步提升,其能夠產生實質性效果的可能性將越來越低。

第二種策略,是在表面上對金磚國家的合作進行支持,給予金磚國家一定的希望,在無關緊要的領域對金磚國家做出一定的讓步,但在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以及全球治理的核心制度和核心規則的制定方面,拖延時間、不予讓步。即對金磚合作進行表面上的安撫,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消解金磚合作的內部動力。例如,一個時期以來,金磚國家一直謀求增加其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投票權和份額,根據2010年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方案,金磚國家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將大幅增加至13.1%,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將達到14.81%。盡管實際上,金磚國家的整體實力已經遠遠超過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能給與他們的份額,但這一改革方案在美國的阻力下,到現在為止依然難以完全實現。這樣一種狀態所產生的客觀效果,是逐漸耗盡金磚國家的耐心,迫使它們通過團結合作的方式另謀出路。金磚銀行的成立,一方面能夠以獨立於現有機制的方式提升自身以及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另一方面則可以倒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改革,推動全球治理結構和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金磚銀行的籌建以及金磚國家建立應急儲備安排的努力,在事實上表明,西方國家試圖以拖延、虛假安撫的方式應對金磚合作無法獲得成功。

第三種策略,是對金磚合作採取觀望的態度,既不鼓勵,也不公開大力反對,希望由於金磚國家自身的矛盾或者金磚合作本身存在的內部問題,使這一合作始終處於緩慢推進,無法在國際舞台上形成氣候。這樣一種態度,可以避免由於打壓政策激起金磚國家團結自強、抱團取暖的意願,而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但它的問題在於,如果對金磚合作採取無所作為的態度,伴隨金磚國家實力的上升,以及金磚國家互動變得頻繁,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方國家必然會面臨金磚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逐漸上升的事實。從在國際體系中具有主導地位、在國際體系中具有更大話語權的西方國家的角度,這樣一種消極的、無所作為的政策選擇無疑是難以做出的。

第四種策略,是通過吸收個別金磚國家的方式,對金磚國家進行分化瓦解,使其陷入各自為戰,甚至互相猜忌的狀態,從而有效消除金磚合作的勢頭,緩解金磚合作對現有國際經濟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的沖擊。如果有1∼2個金磚國家在西方國家的勸說下改弦更張,這一思路似乎就可以收到效果。不過問題在於,西方國家難以向新興國家中的某一兩個許以好處,而對其他新興國家採取不讓步的態度。給予某個金磚國家以好處,可能會使其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獲得西方在利益上的讓步,正是因為金磚合作形成的壓力,這樣一種認識會使它不願放棄對金磚合作平台的利用和借重。此外,如果向金磚國家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做妥協,那西方國家要付出的代價必然較為可觀,而這正是其所不願付出的﹔如果是向金磚國家中實力相對較弱的國家做妥協,從長期的角度來說,又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因此,這一思路在操作上也存在明顯的局限。

第五種策略,是正視金磚合作越來越重要並日益取得成效的事實,在此基礎上,發掘金磚合作與現有國際經濟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可以對接、可以相互補充的地方,更好地發揮已有機制與金磚機制兩者的建設性作用,使兩者在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共同演進,同時,對現有的治理機制和規則體系進行改進。這種做法,從長期來說,客觀上必然導致金磚國家國際影響力的上升,但根據國際政治的基本邏輯,在金磚國家實力持續上升、相互合作穩步增強的情況下,金磚國家在體系中影響力上升是一個難以改變的趨勢。採用這一策略,有助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金磚合作的方向、進程和速度,避免金磚合作產生從根本上替代現有機制安排的效果。

總體上說,第五種策略是一種最務實,從長期來說負面效果最小的策略。但無疑也是居於主導地位的西方國家不願採用的策略。在現實上,西方國家採取的策略,可能是上述五種策略不同程度的組合,即既有打壓、也有拉攏、還有分化和各個擊破,以及無關痛痒的妥協和並非心甘情願的觀望,幾種不同的做法,根據不同的時機和條件,會產生出許多不同的行為組合。

金磚國家對合作的考慮與相互作用。決定金磚合作走勢的第三個因素,是金磚國家對相互關系和金磚合作價值的認識。從根本上說,金磚合作是主權國家之間的合作,而且是一些有實力、有抱負的主權國家之間的合作,這樣的合作,不可能建立在一國強制其他國家接受其意願的基礎之上,更不可能建立在外部國家的強制之上。同時,金磚國家也不大可能心甘情願地接受其中某個國家的主導或者領導。對任何金磚國家,合作的收益必須大於其對合作代價的感知,否則,它可以選擇在合作的過程中退出。因此,金磚合作必然是高度尊重所有成員國家的意願,並符合所有金磚國家利益的合作。

金磚合作能不能走穩、走遠,涉及一個在變化的國際格局、轉型的國際體系背景下,金磚國家如何相互看待、如何對相互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管理的問題。金磚國家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各自的利益。在合作的問題上,五國的考慮既有共同性,每一個國家的利益和觀點又有其一定程度的特殊性。以下我們對五國的利益和基本考慮依次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1.中國。中國在金磚合作中處於一個特殊的位置。一方面,經過30多年持續的高速增長,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頗為驚人的規模。從全球層面來說,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從金磚國家的角度來說,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3年中國的經濟總量為9.24萬億美元,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的GDP之和為6.59萬億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倍。在雙邊貿易方面,中國同時是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既是巴西和南非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它們最大的進口來源國。相比之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四國之間,沒有任何一國位於其他國家的前三大貿易伙伴之列(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金磚國家相互之間的貿易會逐漸增加),從貿易的角度,中國也起到把金磚國家結合在一起的網絡樞紐作用。

中國在經濟實力方面具有的突出優勢,對金磚合作既是有利因素,也是制約因素。中國經濟地位遠高於其他四國,通常也是外界認為金磚集團很可能會解體的原因。④對金磚國家來說,金磚合作的重點不是這幾國在經濟領域展開相互競爭,而是通過金磚合作爭取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因此,隻要中國不試圖利用自身的經濟地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其他金磚國家,較好地尊重其他金磚國家的選擇和意願,那麼,中國的經濟實力就不會對金磚國家的凝聚力產生傷害,反而可以為金磚合作取得更大更實質性的成果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在不放棄不結盟政策的情況下,試圖以和平的方式改善自身面臨的總體國家環境,提升自身在國際體系中的影響力,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中國外交的根本目標。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中國面臨的一個重要制約是自身在國際經濟與全球治理體系中話語權明顯不足,在現有的秩序安排中,中國的一些訴求難以得到有效的表達和滿足。即使經濟實力得到很大提升,中國的話語權也很難隨之相應提升。中國在話語權方面的任何提升,必然是自身積極努力的結果。

金磚合作為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影響力,包括在國際經濟和全球治理領域撬動現有的安排,為新興國家贏得話語權和影響力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金磚合作的發展越深入,這一作用也越大。金磚合作有助於改善中國在國際經濟與全球治理領域的戰略態勢,擴大中國的騰挪空間,對於中國和平成長為全球性大國具有積極作用。在具體的層面,金磚合作對於加強中國與新興市場國家在政治、經濟、安全等領域的合作,應對美國亞太戰略再平衡,應對TPP、TTIP等對中國國際貿易環境的挑戰,以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即使在金磚合作的過程中,被其他金磚國家在一定程度上搭一下中國經濟的便車,中國也是可以承受的,不會斤斤計較。因為對中國來說,金磚合作所具有的價值是戰略性的,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逐漸體現,而這又要以金磚合作保持總體穩定的勢頭為前提。

2.俄羅斯。在金磚五國中,俄羅斯是一個頗為特殊的國家。與其他幾國不同,俄羅斯嚴格說來不是新興國家,而是一個從超級大國位置上跌落下來,並試圖維持其世界大國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國家。與其他四國相比,俄羅斯有明顯的優勢和不足。俄羅斯的優勢在於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地區安全影響力,俄在戰略武器領域與美國平起平坐,它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並擁有極其豐富的能源和自然資源,有著大國政治斗爭的豐富經驗。總體上,俄羅斯具有一些為其他金磚國家所不具備的優勢和特點。

俄羅斯在經濟方面並不處於優勢地位。從世界力量發展的長期走勢來說,中國逐漸表現出較明顯的成長為世界力量中心的態勢。印度由於其人口規模等因素,也被公認為具有巨大的潛力。俄羅斯幅員遼闊,但人口數量不足,其經濟也存在一定的結構性缺陷。有西方學者認為,在金融危機之后,俄羅斯已經跟不上金磚國家的發展步伐。⑤

總體上,對俄羅斯來說,金磚合作的政治作用更大於其經濟作用。近幾年來,俄羅斯與美歐的關系陷入一定程度的緊張,在烏克蘭事件的背景下,未來一個時期,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系很難有根本性的改善,最多隻能維持一種不是很糟糕的狀態。為此,俄羅斯需要在國際上拓展自身的戰略空間,發掘應對美歐經濟制裁的替代選項,在此之后,才是考慮在國際經濟與全球治理領域的話語權問題。

從現實來說,關鍵在於,其他金磚國家願意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和其對國際事務的一些主張,它們並不輕易追隨西方批評俄羅斯的內外政策,這是未來一個時期俄羅斯所十分需要的。金磚國家之間在經濟上的競爭,不足以構成俄羅斯金磚外交的羈絆。某種意義上,美國及其西方盟國對俄羅斯的政策越消極,對俄羅斯施加的戰略壓力越大,俄羅斯在推動金磚合作方面就會越積極。從戰略空間和危機時期替代選項的角度,金磚國家的存在本身就對俄羅斯具有重要的價值。

在俄羅斯謀求大國地位和大國影響力方面,金磚合作的平台具有二十國集團、八國集團等其他平台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當前金磚合作還處於早期階段,其機制化程度還不深,在這個階段,俄羅斯更會利用其豐富的國際經驗,參與金磚合作和對金磚合作機制的塑造。無論金磚合作能走多遠,它已經成為國際政治中的現實,並在俄羅斯的外交中佔有了較為重要的一席之地。⑥

3.印度。在金磚國家中,印度具有獨特的優勢。基於其龐大的人口、優越的自然條件,印度經濟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對印度潛力的認識和預期,使印度受到國際社會普遍的重視和關注。印度當前的經濟實力還談不上十分雄厚,2013年其GDP總量為1.87萬億美元,在金磚國家中,排在中國、巴西、俄羅斯之后。印度經濟潛力很大,但當前總量相對不那麼大的現狀,產生了多方面的效應,一方面它刺激了印度自身的抱負和雄心,同時,它也使印度成為國際上其他大國試圖拉攏和借用,但暫時還不用特意加以防范的對象。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印度在世界大國政治中表面上處於一種左右逢源的態勢。印度雖然在大國關系中處於有利態勢,但它在國際經濟和全球治理中仍然處於難以改變的相對邊緣位置。某些大國試圖利用印度來牽制中國,但僅僅牽制中國並不是印度真正需要的。在能力不足的制約下,印度要實現自己幾十年來念念不忘的大國夢想,依然面臨巨大的現實困難。

印度試圖通過金磚合作平台實現以下幾方面的重要目標:首先,促進印度國內經濟持續增長,為其在國際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奠定更堅實的實力基礎。在金磚國家中,中國具有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並擁有雄厚的資金和技術能力,俄羅斯和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能源、礦產大國,南非則代表著非洲大陸廣闊的市場。與這些國家合作對印度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⑦其次,提升印度在多邊合作機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印度的影響力輻射到世界上更廣泛的區域。冷戰結束后,印度活躍在眾多多邊國際機構中,如亞歐會議、南盟、二十國集團等。其中,金磚合作具有其他平台無法替代的作用。作為新興市場國家,印度與中國一樣,在國際經濟、全球治理包括全球氣候治理等領域已經受到或者將要受到來自西方國家越來越大的壓力,通過加強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合作,印度可以在這些領域更好地應對來自西方國家的壓力和沖擊。金磚合作有助於印度重拾在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和影響,有助於印度把其上升中的經濟力量轉化為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影響力。最后,試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印度把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作為世界大國地位的一個重要尺度。但印度與德國、日本、巴西“四國聯盟”試圖抱團入常的道路卻走得頗不順利。在這種情況下,在金磚合作中做出努力或許可以為印度提供新的路徑,或者至少發揮重要的輔助作用。金磚國家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其中中、俄兩國是常任理事國,印度、巴西和南非都有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政治訴求。金磚國家在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問題上的潛在作用舉足輕重。如果印度能夠贏得其他金磚國家的支持,並促成金磚國家在安理會改革問題上形成共同立場,那麼印度在入常問題上將會變得更加主動。

總體上,金磚合作為印度從地區大國走向世界大國提供了難得的平台和機遇,並且具有從長期來說無法替代的價值。隨著印度的經濟潛力逐漸轉化為經濟實力,金磚合作對印度的價值可能會進一步上升。但印度與中國之間存在的領土糾紛,對於金磚合作的深入發展將是一個制約因素,從當前的情況來說,印度是金磚國家中可能被美歐等西方國家加以拉攏的重要對象。在這個方面,印度是否能穩住自身的基本立場,更加具有建設性地在金磚合作中發揮作用,對於金磚合作進程的順利與否將具有重要的影響。

4.巴西。巴西的國土面積約851.5萬平方公裡,在世界排名第五,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南美洲大陸總面積的一半。2013年底,巴西的人口約2億,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也居世界第五位。僅以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為標准,巴西確實是一個規模可觀的國家。更重要的是,過去十年,巴西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從2004年的6637億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2.24萬億美元,十年增長了2.3倍多。巴西已成為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之后的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巴西的國家規模、資源稟賦和不斷上升的國家實力,無疑助長了其對大國地位的渴望。但現實是,巴西的經濟規模已經與法國、英國十分接近(巴西的經濟總量在2011年曾經超過英國,排名世界第六),其國際影響力卻與前者不在一個數量級,即使與印度相比也明顯遜色。

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巴西試圖通過承辦各種大型活動以提升國際地位,2014年足球世界杯剛在巴西閉幕,2016年夏季奧運會又將在巴西舉行,這也使巴西成為第一個舉辦奧運會的南美洲國家。舉辦體育盛會顯然不足以幫助巴西在國際舞台上實現強國夢。巴西希望借助金磚國家機制實現自身的外交抱負,使其地區領導地位得到國際承認,並進一步從地區大國走向世界大國,以及尋求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位置。在金磚國家首次峰會於俄羅斯舉行之后,巴西積極舉辦了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二次峰會,這從側面反映了巴西對金磚合作的積極態度。

在金磚國家中,巴西的經濟總量位居第二位,且是拉美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和唯一代表。在金磚合作的推動下,巴西與金磚國家的經濟貿易聯系日益密切,巴西是中國在拉美的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則於2009年成為巴西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但巴西的經濟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巴西的經濟增速從2010年的7.5%驟降到2011年的2.7%和2012年的0.9%,這在國際上引發對金磚國家成色的懷疑。巴西需要利用好金磚國家在經濟領域的合作機會,改善國內的基礎設施,調整產業結構,推動自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金磚合作推動了巴西國際影響力的上升,中國和巴西是2010年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票權與份額改革最大的獲益方。在金磚國家共同努力下,巴西人羅伯托•阿澤維多於2013年當選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巴西與非洲大陸的關系也獲得了全方位提升,雙方努力發展包括政治和軍事在內的全方位關系。在謀求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方面,來自其他金磚國家的支持也十分重要。

隨著巴西國際影響力的上升,美國、歐洲對巴西的重視明顯提升。2011年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的研究報告建議美國決策者認真對待巴西的全球性大國地位,加強與巴西的全方位合作,支持巴西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⑧2014年2月,歐盟和巴西舉行第7屆峰會,雙方討論了全球經濟復蘇,互聯網安全和包括烏克蘭、中東與非洲在內的國際安全等廣泛議題,重申全方位加強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美國也正在與巴西構建更平等的伙伴關系,兩國在經濟和金融、戰略性能源、全球伙伴關系和防務合作4個議題上建立了總統對話機制。顯然,巴西受到美國、歐盟一定程度的拉攏。這也表明,巴西在金磚國家范圍內的活動,不會犧牲其與西方,特別是與美國的關系。

不過,巴西與其他金磚國家沒有地緣矛盾,歐美國家在國際經濟和全球治理領域不會輕易給予巴西實質性的利益。特別是當前美歐啟動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談判,對巴西會形成一定的沖擊。從長期來說,金磚合作平台對於提升巴西的國際地位具有其他平台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充分地挖掘金磚合作的潛力,是巴西開展多邊外交的一個重要努力方向。

5.南非。當前,在金磚國家中,中國的經濟總量在9萬億美元左右,俄羅斯、印度、巴西的經濟總量在2萬億美元左右,而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3年南非的GDP為三千五百多億美元,僅以經濟實力而論,南非無疑是其中的弱者。另外,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南非與其他金磚國家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

另一方面,南非又有自身特殊的重要性。南非長期是非洲第一大經濟體,⑨也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其國內生產總值佔非洲國內生產總值的20%左右。與其他非洲國家相比,南非的經濟總體上保持穩定。南非相關企業在非洲的金融、電力、電信、交通等行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約翰內斯堡証券交易所是非洲最大的交易所,南非的德班與理查灣是非洲最大的集裝箱港口和散貨港口,南非擁有非洲最大的電信運營網絡,等等。

與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主要代表自身不同,在金磚合作中,南非作為非洲新興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非洲國家代表的身份參與。接受南非加入“金磚四國”的主要原因是它在非洲大陸的意義以及在非洲大陸所具有的重要政治作用。事實上,不僅在金磚國家中,在G20中,南非也是來自非洲的唯一國家。

隨著非洲大陸近年來的經濟發展和國際社會對非洲重視程度的提高,南非的國際地位也得到提升。南非認為成為金磚國家對於其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並為此做出積極努力。2010年,南非總統祖馬分別在4月、6月、8月上下旬對巴西、印度、俄羅斯和中國進行訪問,這體現了南非對於加入金磚國家的迫切願望。在成為金磚國家成員后,南非與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的關系得到穩步發展,與四國的經濟聯系進一步加強,近年來,南非與中、俄、印、巴都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

加入金磚集團,直接提升了南非的國際地位,它既可以使南非搭上金磚四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便車,也有助於南非借助金磚平台在國際經濟與全球治理領域發出非洲的聲音,提升南非的國際影響力。加入金磚合作對南非來說,無疑是具有重大現實和戰略利益的舉措。

金磚合作挑戰和機遇共存

與七國集團、歐洲國家的合作不同,金磚合作是具有明顯差異的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合作。金磚國家沒有歷史、地理、文明、文化和宗教方面的共同性,它們有著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經濟模式,即使在經濟領域,在有很強互補性的同時,某些金磚國家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競爭性。

另一方面,金磚合作對每個金磚國家都具有重要價值,它是金磚國家在全球舞台上發揮作用的不可替代的平台。總體上,作為國際體系中上升中的新興力量,金磚國家都希望以和平的方式實現其大國抱負和推動國際體系的轉型,以降低這個過程中產生的風險和代價,同時也不願在實現大國抱負方面落在其他新興國家后面,或者陷入單打獨斗的局面。如果不推動金磚合作,不通過聯合的努力對現有國際經濟和全球治理體系形成具有實質性的沖擊,任何單一國家試圖實質性改善自身在國際經濟和全球治理中的地位都十分困難。金磚合作提供了變革和改善全球治理體系的一個風險和代價較小、步驟可控的有力工具,它也有助於緩解體系轉型過程中產生的沖擊和震蕩。從這個意義上說,金磚合作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政治、戰略特別是國際制度與國際規則方面,而不僅是能給金磚國家帶來經濟利益上。金磚合作要有效地發揮這一平台作用,並撬動現有國際經濟和全球治理體系,一個前提是金磚合作取得重要實效,這需要金磚國家切實加強團結與合作。如普京所言:,“隻有當金磚國家之間全面展開實質性的合作的時候,其在國際經濟和政治中才會有實質性的影響。”⑩隻要金磚國家自身有深度合作的意願,西方國家對於阻礙新興力量在國際體系中發出自己的聲音就難有好的辦法。簡單地打壓並不足以限制金磚合作影響力的上升,對金磚國家讓步則不過是讓金磚國家更快地獲得國際影響力。總體上,金磚合作機制國際影響力的上升是大勢所趨,差別更多地體現在速度、程度以及過程中波折的多少上。

金磚合作確實存在一些現實問題,包括金磚國家自身經濟實力不是特別平衡,一些金磚國家的增長速度不是十分穩定,金磚國家之間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差異,它們的政治訴求也不盡相同,有些金磚國家之間還存在一定的歷史和現實問題,等等。在金磚合作的過程中,還存在如何合理的分配權利、責任和義務的問題,用一個聲音說話時,更多地採用什麼聲音、發出什麼聲音的問題。此外還面臨著西方國家對金磚國家的拉攏、分化、唱衰、捧殺,等等。在如此多復雜因素的共同作用小,金磚合作的總體推進不會特別容易和順利。

與此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金磚合作中存在的不利因素雖然不少,但都不是致命性的,也不是結構性的,而是工具性的、因具體問題而異的。金磚國家在金磚合作的問題上,面臨的不是零和的、沖突性的、難以調和的矛盾,而是一些協調性的、溝通方面的、如何妥協的問題。正因為此,雖然一些國際輿論不看好金磚合作,金磚合作卻能在事實上比較平穩地推進。作為一個不包括西方國家及其盟國在內的具有全球層面含義、未來還有很大成長空間的重要合作平台,金磚合作是一些有自信的主權國家自願行為、相互博弈的產物,其取得的每一個結果,是相關國家在利益關系上達成的一個均衡。國際體系轉型的長期性,以及金磚國家在這個過程中宏觀政治和戰略利益的高度一致性,決定了金磚合作對金磚國家具有長期和重要的價值,也使人對金磚合作的前景具有穩定和可靠的信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金磚合作在國際經濟和全球治理領域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注釋

①Anders Aslund,"Now the BRICs Party Is Over, They Must Wind Down the State's Role", http://ww.iie.com/publications/opeds/oped.cfin?ResearchlD=2461.

②﹝美﹞約瑟夫•奈:《沒有粘結在一起的金磚》,見聯合早報網http://www.zaobao.com/forum/expert/others/story20130410-200596.

③Robert A. Pape, "Soft Balancing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0, No. 1 (2005), p.11. John Ikenberry, Michael Mastanduno, and William C. Wohlforth, "Introduction: Unipolarity, State Behavior, and Systemic Consequences", World Politics, Vol. 61, No. 1 (2009), pp. 1-27.

④龐珣:《“金磚”已成明日黃花》,《中國投資》,2014年第5期,第24∼25頁。

⑤﹝瑞典﹞斯蒂芬•赫德蘭:《金融危機之后的俄羅斯》,《俄羅斯研究》,2010 年第6 期,第71∼87頁。

⑥肖輝忠:《試析俄羅斯金磚國家外交中的幾個問題》,《俄羅斯研究》,2012年第4期,第21∼42頁。

⑦辛仁杰:《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與中印關系》,《南亞研究》,2011年第3期,第87∼99頁。

⑧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Global Brazil and U.S. Brazil Relations", Independent Task Force Report, No.66, July, 2011.

⑨不過,2014年4月,尼日利亞國家統計局宣布,其GDP已超過南非,成為非洲第一大經濟體,見中國新聞網,《尼日利亞GDP超越南非,成非洲第一大經濟體》,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4/07/c_126362683.htm。

⑩肖輝忠:《試析俄羅斯金磚國家外交中的幾個問題》,《俄羅斯研究》,2012年第4期,第41頁。

On the Future of the BRICS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andInterest Basis ofthe Game between Countries

Zhou Fangyin

Abstract: The BRICS cooperation has maintained a steady momentum. It is influenced by three factors: first,the impact the rise of the strength of the BRICS countries has on the international pattern; second, thecoping strategies adopted by the Western countries in response to theBRICS cooperation; third, the interest considerations ofthe BRICS countri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The BRICScooperation is in itself a result of the independent game between themselves. In spite of the divers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ive nations, the cooperation ultimately accords withtheir respective long-term strategic interests, and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thanotherplatformsin terms of realizing relevant interests.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BRICS cooperation will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global governance.

Keywords: BRICS cooperation, game between nations, system transformation, global governance

作者簡介

周方銀,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外交政策、東亞地區合作。主要著作有《國際問題數量化分析》、《東亞安全合作》(合編)、《共同體與東亞合作》(論文)等。

(責編:實習生、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