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郝立新: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三目標”與“三向度”

2015年01月26日09:06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三目標”與“三向度”

  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包括馬克思主義的教學與研究,是一項偉大而神聖的事業。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這一事業的主體機構,其設置是當代中國高校的重要特色。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育,為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和教研機構建設提供了必要而充分的保障條件,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我們也遇到了許多復雜問題。例如:馬克思主義主旋律唱響與各種社會思潮泛起同在,良好的政治大環境與復雜的社會心理並存,高校內部對馬克思主義公共課和其他學科專業課的認識程度存在差異,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離黨和國家的要求、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有一定差距。我們要認真分析和對待這些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進一步明確定位和目標,對馬克思主義研究和教學提出更高要求,切實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科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健康發展。

  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三目標

  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要求,順應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須朝三個目標努力——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學基地,推出科研精品的學術高地,引領社會進步的思想陣地。

  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第一要務是育人。學院首先應該是人才培養基地,既要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素質的各專業學生,又要培養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知識的專業人才。要形成向教師教學傾斜的激勵機制,建立確保教學質量的管理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改進人才培養模式。

  科學研究是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學術研究是教學水平的重要支撐。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師應自覺提升學科的科學內涵和自身的學術水平。加強科學研究是練就硬功夫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馬克思主義學院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我們應結合實踐的新經驗和科學發展的新成果,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努力創新,使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為科學研究的殿堂、學術交流的平台。

  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社會擔當。學院應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歷史觀、人生觀、價值觀,向社會傳播正能量。宣傳教育不僅要面向學校,而且要面向社會,要旗幟鮮明地唱響馬克思主義主旋律。馬克思主義學院不僅應該是高校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前沿,還應該是整個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特別是思想建設的重鎮。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三向度

  如何提升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學和科研水准?

  首先,要有高度。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和時代的高度上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要有實踐的高度、理論的高度、思想的境界。

  其次,要有厚度。要有深厚的學術積累,有理論的深度、歷史的厚重感、分析的深刻感。例如對信仰問題、價值觀問題的闡述,我們往往論點鮮明、例証充足,但學術性、科學性有待加強。而大學生很看重和易接受的,恰是說理的邏輯力量、思想史的力量。

  再次,要有角度。這裡所說的角度特指研究或看問題的立場和視角。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和視野,例如,要堅持人民群眾的立場,民族利益或國家核心利益的立場。其次,在具體問題的分析中,還應有獨特視角,勇於創新,善於創新。這既是做好科研的重要素質,也是在教學中增強吸引力和說服力的重要因素。(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經典著作導讀》課題組首席專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題組主要成員)

(責編:實習生、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