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中國哲學史》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
北京街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體花壇引人注目 資料圖片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是黨的基本路線的落腳點,也是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追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它們不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發明,也不是資產階級的專利
愛國、敬業的價值取向集中體現了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誠信、友善是中國傳統價值觀念的基本要求,是儒家倫理的基本精神和價值追求
《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說,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理論界普遍共識,深植於各界民眾心中。
然而,對於這種概括能否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要求和時代內涵,能否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是否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一些人還存有疑慮。產生疑慮的根本原因是沒能真正理解這24字所包含的社會主義的思想內容和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內涵,沒有看到這24字所包含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和我們正在進行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時代內容。對於這種認識誤區,有必要認真分析,加以厘清。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反映了社會主義的實踐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
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要求。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追求為主要內容的價值觀,體現著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目標,是我們黨的基本路線的落腳點,也是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追求。可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實際上是對我們建設什麼樣的國家這一問題的簡要回答,以此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和資本主義價值觀有著本質區別。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也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鮮明體現。什麼是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說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就是實現國家的富強﹔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就是實現社會的民主、文明、和諧。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都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本規定,這些規定把我們要建設的國家和資本主義要建設的國家鮮明地區別開來:同樣講“富強”,我們講的是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同樣講“民主”,我們講的是社會主義的民主﹔同樣講“文明”,我們講的是同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緊密相連的文明﹔同樣講“和諧”,我們講的是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和諧。因此,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樣的表述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特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毋庸諱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思想和觀念,並不都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發明。同樣,它們也並不是資產階級的專利。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的解放,最終使人類進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馬克思講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與資產階級講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存在著本質區別。
首先,馬克思講的自由、平等是經濟、政治、思想有機統一的自由、平等,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則首先是政治上的自由、平等。馬克思曾明確指出:“隻有政治的解放,還是不徹底的解放。”因為離開了經濟的自由和平等,單純講政治的自由和平等,就是抽象的虛偽的自由和平等。真正的自由、平等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自由、平等。資產階級離開經濟解放單講政治解放,是虛偽的不真實的解放﹔離開經濟平等單講政治平等,是虛偽的不真實的平等。我們所要實現的是勞動者在經濟、政治和思想等各方面的自由、平等和解放,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平等和解放。
其次,資本階級講的自由、平等是有產者的自由、平等,馬克思要實現的自由、平等則是勞動者的自由、平等。按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中的說法:“共產主義就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馬克思主義就是一門研究如何實現人民群眾自由、平等和解放的科學。馬克思始終關注的是勞動者,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資產階級則始終盯著有產者和有產者階級,二者存在本質不同。
最后,馬克思講的公正是建立在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意義上的公正,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公正﹔資產階級的公正則是發展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公正,是保障極少數大財團、大資本家利益的“公正”。資本主義的法治是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實現資產階級意志的法治,社會主義的法治是維護廣大勞動者利益、實現廣大人民群眾意志的法治,是保障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本質要求,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本質特征,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反映了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和基礎
愛國、敬業的價值取向集中體現了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愛國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是對社會主義公民的基本要求。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就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在當今時代的集中體現。
敬業是我們時代精神的基本要求。當今時代,改革創新是我們時代要求和任務的強烈表達,是我們時代精神的核心。實現改革創新的關鍵是敬業,於個人,能力再強,若精神懈怠,不能敬業愛崗,那麼就無法完成改革創新的時代使命。因此,立足當代實踐和時代問題、以改革創新精神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就是“敬業”在當今時代的深刻內涵和深層要求。
誠信、友善是中國傳統價值觀念的基本要求,是儒家倫理的基本精神和價值追求。誠信、友善既同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承接,又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集中體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活動的核心內容,就是努力讓每一個公民恪守誠信底線,誠信待人,寬容友善。因此,誠信、友善體現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對當代實踐和時代生活的價值認識,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中西文化的思想資源對時代任務和時代問題的價值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了中華傳統價值觀的思想精華,拋棄了其中糟粕,實現了對中華傳統價值觀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又吸收了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合理內容,克服了其歷史和思想局限,從而實現了對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的現代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