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發展報告(2011)》(英文版)
《中國環境發展報告(2011)》,英文版名稱為Chinese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the Environment,Volume 1,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荷蘭博睿學術出版社(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於2013年3月合作出版,該書原作者、譯者均為楊東平及其學術團隊,楊東平為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
該書對於目前我國環境的狀況提出了諸多問題,分析了面對污染,公眾、政府和企業的責任,提出了政府、公民與企業在預防和治理污染問題上的互動。並指出環境生態保護,須有政府、企業和公民的合作與制衡,甚至是須有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有國家及國際組織、企業(包括跨國公司)和世界公民社會的合作與制衡,才有希望搞好。
該書還提出了超越政治的“環境政治”概念,並進行了解讀。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第一,面對環境難題的政治。環境問題存在一種“悖論”——“全球變暖帶來的危險盡管看起來很可怕,但它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不是有形的、直接的、可見的,因此許多人會袖手旁觀,不會對它們有任何實際的舉動。然而,坐等它們變得有形,變得嚴重,那時再去臨時抱佛腳,定然是太遲了”。這種難題出現的原因,在於現今人類社會既有的利益格局——擁有權力、掌控資源的人們,不肯讓出哪怕是些小利益﹔而人們又習慣了舊有的思維方式,習慣了通過相互為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第二,環境政治——以“以人為本”、“和諧”、“可持續發展”為基礎理念的政治。我們需要這種全新的種政治理念,在此理念下能夠統籌協調各種不同利益、各項發展戰略、規劃、行動計劃等。第三,中國:轉向“以人為本”、“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以人為本”,就要以民生為首要之務。“和諧”,包括對國內而言的“和諧社會”,對世界而言的“和諧世界”,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須改變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修復生態。第四,解決環境問題,要突破改革的體制機制障礙,推進系統性思考,協調平衡不同利益,統籌規劃全局,才能妥善解決環境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等一系列連鎖問題。